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矢天谴,治道(4k)(5/6)
,险着没抓稳随身提着的厚背刀。
原本在他的猜测中,赵青大概率是准备使用先前御使飞剑的法门操控箭矢,使其在射程和精度上大幅提升,最终命中被锁定的目标。
但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连发数十矢,每箭均能实现操控,而自己连一柄剑都不是敌手,这究竟是怎样的差距?
在黎明前的暗黑中,原先对己方势力席卷天下只有五六成把握的宋缺,忽然间发现自己需要克服的困难,在赵青眼中可能并不算什么大事,对于先前定下的目标,一下子拥有了十成的信心。
……
数天之后,逐渐恢复安宁的历阳城。
无论城内城外,随处可见战火留下怵目惊心的遗痕,坍塌破损的城墙、烧焦废弃的各式各样守城、攻城工具,路上干黑的血迹,大火后的废屋,颓垣败瓦更是随处可见。
但人们对这种种景象都习以为常,除了负责修补城墙的民工外,其他人如常生活。
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战争是一个接一个的噩梦,他们在其中不断浮沉挣扎,终挨至梦醒的一天,然后竭尽全力将其忘却。
这是人世间最惨痛的事,绝对冷血,残忍不仁,至乎人性泯灭,敌我双方均别无选择。每一方的胜利,代表另一方的失败,代表着牺牲和流血,悲伤和苦泪,死亡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赵青独身一人站在城中最高处,向下俯视着这座缓缓自我疗愈的城市,以及城外奔流不息、不以人间兴衰而改变的滚滚波涛,感应体会到了人道与天道的无情之处。
占据了历阳城这座重镇,有了向着江都方向进军的扎实后方,但她并不像一般军队统帅那样急于利用发挥此地在军事上的作用,而是考虑起了对它和日后所下其他城镇的治理之法。
治国者首先要有治道,始可言实践推行。首先需要做到一城之治,确定治理之法的基本框架,才能将其逐渐完善,以武力为媒介推行到更大的范围来施行。
就治理之道而言,儒家的孔孟虽然表现一般,只有“仁义道德”,少有具体的方案,但荀子的思想还是很先进的,指出了治国的本质,可以再融入一些道家思想,在稍加现代化的改造后予以推行。
王制篇和富国篇提供了整合力量办大事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