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精神实质,太阴化生(4k)(3/6)
无崖子的外表年龄也只是降低了十多岁的样子,与形貌有如女童的童姥有着二十来岁的差距。
两人一左一右,刻意隔开了一段距离,似乎有着一些小矛盾,只是凝望着石壁出神,在上面刻着的蝌蚪文中寻找相连的部分,以修练这一篇“太玄经”上的高深内功。
有着逍遥子的提醒,虽有些失却自然之意,容易混入杂念、在修习时遇上阻碍,但童姥与无崖子的内功底子与这篇“太玄经”同出一脉,根基深厚,在转修过程中并不困难。
明白这一处石壁藏着的功法,应是一门超越“北冥神功”“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的高深内功,赵青却并没有立即用蝌蚪与内息相应的方法,来破解其中的内容。
因为,在她细致入微的感应中,这一篇“太玄经”的蝌蚪文中,逍遥子使用了与石室相似的手段,隐藏了许多其他的信息。
石壁上的每一个蝌蚪文,不仅仅是用来辅助串联内息的符号,亦是真正可以辨别的文字,正是扬雄所著的《太玄经》;
因为在蝌蚪文的刻痕内部,逍遥子还用实质化的精神力写下了许多细微的批注,翻译了这篇蝌蚪文,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隐藏。
由此可见,他对相传为大禹所创、唐代就已经失传的蝌蚪文,这一种神秘的上古篆文,也掌握了它的大致含义与用法。
在开头看起来空白的区域,逍遥子以化为实质的精神力书写道:“道是完美的吗?为何是完美的?与道合真,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为何人比动物更加完美,受到道的钟爱,合适走上修行之路?为何有着智慧?又为何有着资质的差异?
世界是令人着迷的,色彩灿烂,充满了千姿百态的奇异生命。
每株植物、每块石头,大至飞禽走兽,小至蝼蚁飞虫,在用心观察下,甚至代而入之,都变得妙不可言。
每一棵树、每一道夕阳的余晖、每一片落叶,都含蕴着一个内在的宇宙,一种内在恒久的真理,一种超越了物象实质意义和存在的美丽。
道是完美的,不同于人的完美,人的完美在于追求“十全十美”,道的完美在与于它的自然而然,有着它的“残缺”。
道之所以完美,是因为它既无优点也无缺点,是残酷公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