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见扫地僧,佛道修行境界(4k)(4/6)
阿那含果”的层次,已断除了见惑和思惑,内心对我、人、众生、寿者诸相不生出欲望,对外视诸般景象事物如浮云。
在赵青看来,扫地僧表现出来的境界,确实与其相当符合。
似乎是看出了她心中的想法,老僧轻轻地将扫帚放在边上,开始了相关的讲述:
“根据老衲一位知交好友告知的信息,道家武功的修行一般分为四大境界,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其中的后两个阶段,还可以细分为‘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四境。‘还虚’之境又称‘天人交感’,‘炼虚’之境称为‘天人合一’。”
“故老相传,若修到了‘天人合一’的至境与极限,只要再向前迈出一步,超越天人之极,就可以‘破开虚空,得道飞升’。”
赵青点了点头,静静倾听。
老僧仔细地看了她几眼,继续道:“比如说居士你,就已经达到了‘还虚’阶段的中后期,只要再作一到两次小的突破,就可以进入‘炼虚’的阶段。以居士的年龄,恐怕是近千年来,最有希望‘飞升’的人了。”
“而佛家武功的修行,由于是外来的,大量融入了中原的要素,数百年来,在内功修行上与道家已没有了多少差异。”
“不过,其中较高深的佛家功法,大多数仍融入了佛门的理念,若是境界不足,强行修行,便会受到武功中戾气的侵袭。”
说到这里,老僧指了指《易筋经》中的内容,补充道:“达摩老祖创出的《易筋经》,需要以‘勘破人相、我相’,作为修行的前提,在老衲看来,原因便是不希望后辈弟子在修习时被戾气所伤,才故意设置了这样的门槛。”
“后来,二祖慧可与李靖共同参悟《易筋经》中的武学,使得汉文版的《易筋经》出世,虽然降低了此功修行的门槛,但却会在修者境界不足的时候,威力损失大半,更是没有体会到达摩祖师当年的苦心。”
“当代少林寺的各位大师,居士在来的途中,或许已经见识过了一些,看得出‘少林七十二绝技’的威力并不算强。其中的原因,也与《易筋经》之事相若。”
“依老衲之见,少林寺的门人弟子们,应该去做的,是去体悟这些佛门武学中蕴含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