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慕容复之败,易筋经(4k)(5/6)
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证就菩提。
镌刻着经偈的铜镜,则象征着《六祖坛经》中与“菩提树”相对应的“明镜台”,亦象征着转化第八识而修成的“大圆镜智”,能够映照出世间一切法。
注视着这四句经偈,赵青若有所悟,仿佛寻得了一条凭借“梦幻”与“镜像”,来修行心灵境界的路线。
无明不觉故有生死,生死大梦凭谁自觉?
知道“梦幻泡影”本是虚妄,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做梦”的时候就抛弃自身的真情实感,把梦中的事物当作没有实体的幻影。
正如自己“入梦诸天”,仍然将其作为真实世界来看待一般,只要能够在“梦醒”之后能够不迷失于“梦中”,又何来“无明不觉”之说?
“我执”与“无我”并存,既“无相”又“有相”,将其化为阴阳太极的两面,合而为一,方是自己驾驭佛家心灵境界的正确方式。
不过话说回来,自己在诸天世界内维持“有无并存”的心境,应该要比主世界容易不少;换句话说,就是由于世界的差异,主世界的心灵修行较为艰难,同样达到这个境界,难度要高得多。
赵青伸出手指,在镜上那首经偈第一行第一个“一”字上一揿,又在第二行的“梦”字上一揿,在第三行的第一个‘如’字上一揿,最后在第四行的‘是’字上一揿。
“一梦如是”,意为人生如梦,世间的事绝难尽善尽美,能紧紧握在手里的只能是梦,人逃避不了宿命的安排。
这短短四个字,其实正是对整部《天龙八部》的概述。
轧轧声响,铜镜缓缓翻起。赵青从镜后取出了一个包裹,用路上买到的一本《金刚经》跟包裹内的梵文《易筋经》进行了掉换,然后将铜镜合上。
她简单地翻了一翻了这本《易筋经》中的内容,离开了菩提院,便向着后山的藏经阁而去。
梵文《易筋经》本是武学中至高无上的宝典,只修习的法门甚为不易,须得勘破“我相、人相”,心中不存修习武功之念。
但修习此上乘武学之僧侣,必定勇猛精进,以期有成,哪一个不想尽快从修习中得到好处?要“心无所住”,当真千难万难。
“我相”,专指感官上产生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