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有何妙法】第章 第章 第章 )(1/5)
第 42 章(【有何妙法】)
颜真卿过来的时候,听到的恰好就是三娘正摇头晃脑给皇孙们背《劝学诗》。
更听到了三娘后面给皇孙们强调的"是他,是他,就是他"""大半夜起来偷偷读的人就是他"。
颜真卿:“………”
颜真卿还真没想过自己还没正式被授官,就得前来教导皇孙们习字,更没想到皇孙堆里还有个这般活泼的女娃娃。不过他在过来上岗前也听前辈提了个醒,说是圣人还让两个神童陪皇孙们读,倒不至于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三娘本来还兴致勃勃地跟小伙伴们分享自己打听来的消息,讲着讲着突然发现有点不对--
怎地大家都这么安静,而且还齐齐向她背后?
三娘警觉地往后去,只见身着春衫的年轻士子不知什么时候到了门口。
对方瞧着约莫才二十五岁,正是最意气风发的年纪。他姿仪秀美,眉目清朗,通身透着股远超于年龄的沉着。
“先生!”
三娘一下子认出了对方的身份,麻溜喊起人来。
脸上还很有点不好意思。
毕竟她刚才算是背后说人,且被本人听个正着!
颜真卿祖上出过不少显赫的能人,最早能追溯到孔子徒颜回。他本人也是读《颜氏家训》长大的,为人再守礼不过,见三娘面有赧色便笑着让她坐回原位去听讲。
见座中都是小孩儿,颜真卿也没上来就给他们讲什么结构与法,而是就着《劝学诗》给他们讲起些法家的小故事来。
法这东西,除了靠天赋,最重要的得是勤奋。
比如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禅师,名扬天下前也曾经写废了几万支。
据传智永禅师还把写废的收集起来立了个坟头,上"退冢"三个字,以此纪念陪他度过漫长岁月的心头。
这还是远的,京师近些年还出了个画皆绝妙的郑虔,他少年时因为家贫买不起纸,只能客居慈恩寺,每天取寺中那些大柿子树落下的红叶来练字,勤勤恳恳地把每片叶子都学了个遍。
可见想在法方面连出点成就来,不下苦功夫是不行的。
三娘听得十分认真,不仅记下这些名家事迹准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