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 章(【无为而治】第章 第章 第章 )(4/5)
也是救人一命的好事。
三娘得了老僧点头,又开始琢磨该去哪儿找人来学这门本领。
李泌了眼旁边的李俨,提议道:"不如由皇孙去向圣人秉明此事,由朝廷派遣人手来学习。等朝廷派来的匠人们都学会了,印我们的应急册子自然不在话下。"
三娘听后觉得很有道理,立刻转头望向李俨:"可以吗?"
李俨道:"当然可以。"
三娘起身拉他往回走:"那我们这就求见圣人去!"
小孩子都是性急的,两人都想着要快些落实这件事,走着走着竟是直接跑了起来。
绕梁等人忙追了上去。
李泌没跟着跑,他不紧不慢地缀在众人后头,心里想着此法献上去会引起什么变化。
皇孙若是得天子重,太子的地位是否会稳固一些?
张九龄是儒家出身,最讲究正统,遇事肯定是要力保太子的,所以最好的局面便是李瑛的太子之位不会被武惠妃她们撬动。
朝中当真出现什么储位之争,张九龄的相位恐怕也不会稳固。
李泌轻轻吁了口气,正要迈步追上三娘她们,却意外撞见了迎面走来的李林甫。
李林甫朝李泌笑了笑,调侃道:"怎么不见另一个神童?"
其实神童不算特别稀罕,李泌更不是开元年间头一个神童,只是像李泌这样无官无职却时常出入宰相家的少年郎着实不多,李林甫不免都多关注他几分。
李泌礼数周到地朝李林甫叉手见礼:"李侍郎。"
至于阿晗她们的去向,他却是没有和李林甫多提。
李林甫不是士林出身,在士林的名声甚至不怎么好,年轻时给人的印象是"不学无术",连亲戚都不想举荐他出任要职。
实际上李林甫办事能力很不错。
帝王治国大多喜欢外儒内法,平时会抬几个声誉高的人出来充当门面,实际上却更用李林甫这种"实用型人才"。
这几年当今圣上的用人倾向已经越来越明显,他喜欢能为他办事的、能叫他省心的。
就像他去年嘴上感慨说韩休每天追着他说些不中听的话可真不错、是个能让"君瘦国肥"的良相,行动上却是没过几个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