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4/13)
朱元璋这才注意到他有些黑的眼圈。
“什么话本?拿给咱看看!”老朱察觉到哪里不对。
“话本字数有些多,无法抄录,大哥通过天音传给了我。”上千万字,抄写到哪年哪月?
朱标只看了个开头,整个人仿佛打开了异世界大门,里面涉及了民生、粮食种植法、大明宝钞滥发贬值解决办法,虽然涉及朝堂争斗有些可笑,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好书。
这可比干巴巴的配方好理解多了。
朱标看了一部分,又知道了老四初上位发生过的事。
朱标看得很慢,但是话本很吸引人,他看到日上三竿才反应过来夜已深。
朱元璋将话本要了过去,才看一个开头,就觉得合他胃口。
白话写的小说,大明还真少见。
哦,这开头一个后世人穿越到大明来……
啧啧,他要是穿越到秦朝,绝对比刘邦强。
老朱看了个开头,又翻了翻,大致明白是后世人根据历史创造的话本,选择的是老四在位时期。
这些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后世有的,不错不错,回头他抽出空来好好了解一下,关于大明宝钞贬值那部分,他还是没听懂。
说不定这话本里能给出答案。
“玻璃、冰糖,夷人出售给大明的价格都很昂贵,看配方却很简单,玻璃原料更是随手可得,夷人却卖给我们天价,我们可以按照配方做出更好的反卖给夷人,再用这钱从海外买粮、买矿石。”
朱标走到朱元璋身边继续总结折子里的话,“至于水泥可用来造坝,这几剂良方都经过后世验证。另外,儿子请求国子监再开一算学,算学对于后世来说非常重要,我大明要走远,需要提前培养学子。”
朱元璋点头,“这些你交给你去办,咱授你全权处理的权力。”
说完老朱语重心长交代:“标儿,咱可不能让老四那兔崽子走到咱前头。”
老朱还是对四儿子在群里向他炫耀神粮一事耿耿于怀。
朱标含笑点头。
“爹,玻璃和冰糖成本都不高,福建多山儿子建议多种甘蔗,极易干旱区域还是催促多打井,爹不是从后世弄来威力更高的火药吗?比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