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4/7)
【可实际上真是如此吗?此时距离武则天登基为帝还有十五年,清溪却认为这时的武则天未必有想要做皇帝的想法,在加封天后前的咸亨二年,武则天和李治还让太子李弘留在长安城监国,留太子监国显然是默认他为继承人,可惜他在监国期间去看望了两个异母姐姐,没多久武则天遭遇了儿子的背刺。】
【这次背刺事件,让武则天意识到靠儿子不如靠自己,很快有了“二圣”临政一事。】
李弘跪下,“是臣不孝。”
【尽管这个儿子跟自己争权夺利,武则天也没有想要废除他的意思,因为武则天的权力来源于太子生母这个身份,李治虽然愿意让权,根本因为是受到疾病影响,他愿意退居幕后让武则天帮忙处理朝政,这不代表他没了权力,事实上在去世前一年他还能听取臣子意见下达指令。】
【在上元二年,皇帝皇后去洛阳巡游带上了李弘,这次巡游也有视察迁都洛阳的想法,自大唐建国定国都长安,长安人口剧增,古时候都是烧柴取暖,于是长安附近的树木日益减少,树木减少水土流失,田地跟着养分流失,显然到了唐高宗时期,关中种植的粮食已经无法满足这个国都人口所需,而不远处交通更加方便的洛阳成为迁都首选。】
光幕画面出现了黄土高坡,又很快变幻成泥石流。
李治叹口气,实际上早在贞观初期关中就缺粮了,长安城地势险要,是防守的好地方,可也增加了运输的困难,再加上关中易旱,灞河水远不如南北时期,粮食运进来也不容易,往往消耗远超于运进来的那些。
若是迁往洛阳就容易了,当年杨广迁都洛阳修大运河也是这个原因。
长安城作为都城已经负荷不了那么多人口。
东宫中李世民盯着光幕若有所思,“迁都洛阳?”
【考察洛阳顺带出游还带着太子,显而易见昭告天下,太子位置稳着呢。】
【然而李治武则天二人没有料到,太子李弘会猝死。根据李治后来下发的圣旨,李弘得了一种叫作斎的病,后人考察这是一种肺结核的肺病,在没有抗生素的古代,显然是绝症,在洛阳时,李弘病突然加重了,大口吐血而亡。因死时像极了中毒,后来不少人深信他是被武则天毒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