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财政枯竭(下)(2/3)
负的毕自严,案牍之后的朱由检心中突然一动,忙是紧接着追问道:"爱卿,这些军饷可能如实发到士卒的手中?"
如若军中贪墨严重,将校沆瀣一气"喝兵血",那任凭中枢如何努力,也不过是徒劳,全都会落入军中将校的腰带中。
闻言,毕自严的脸上便是露出了一抹讶色,许是没有料到如此天真的问题竟会从天子的口中而出。
沉默了少许,迎着天子一脸期待的眼神,毕自严缓缓说道:"回陛下,九边重镇终究远离中枢,其军中具体人数早已不可考究,若是按照兵册发放,这饷银还要翻上数倍不止。"
"每次发饷,京中都会自户部和兵部中选拔能臣干吏,亲自去边镇核查人数。"
闻言,朱由检面露一抹颓色,有些无助的依靠在身后的龙椅上,他听懂了面前老臣的意思。
虽然军中将校贪墨军饷,喝兵血的事实肯定存在,但朝廷也是"下有政策,尚有对策。"
每次都从京中派出能臣干吏前往军镇核实人数之后,再度发饷。
说起来,造成边镇"名存实亡"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朝廷财政紧张,不能足额发饷军饷,这才导致了边军士卒越来越少。
某种程度上,这便是自成化年开始,大明将校开始流行"豢养"亲兵的原因所在。
朝廷无法提供足够的军饷,自是要将有限的银两集中在自己的亲兵身上,继而保证军队的战力,维系自己的地位。
诸如在民间极具争议的辽东总兵李成梁便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
在李成梁担任辽东总兵,坐镇辽东半岛的时候,凭借着麾下的"辽东铁骑",无论是深山老林之中的女真人亦或者磨难草原上的蒙古人皆是不敢扣边犯境。
但麾下犹如私兵一般的"辽东铁骑"无疑也助长了李成梁的野心,令其心中逐渐萌生了拥兵自重的念头。
或许无心,或许有意,李成梁开始扶持建州女真,并且坐视建州女真一步步做大。
待到朝中大臣意识到日益壮大的建州女真对辽东带来的威胁后,却是突然意识到,除却李成梁之外,无人能调动其麾下犹如私兵一般的"辽东铁骑"。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因为朝廷无法足额保证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