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大佬的口很大(1/4)
摘掉贫困县的帽子,这是袁峰华心里最大的愿望。
马玉林后边的讲话,给他整理出来了一套逻辑。
精简县管国营单位的财政支出。
让出一些行业,让民营上场。
民营现在朝气蓬勃,大浪淘沙当中,总会形成几个顶梁柱出来。
县里这样财务税收就有保障了。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福南省位于中部,不比沿海。
沿海有贸易,可以大量吸引外资进来投资。
但你中部地区,怎么才能吸引外资来投资?
唯一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敢为人先,抢在其他地区的前面,大跨步的改革。
这样别人就会被你开放的经济环境所吸引,就会过来投资盖厂。
然后在这里落地生根,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一旦在这个地区形成了,那就是根深蒂固的。
绝无可能在短时间内能够搬走。
因为一条产业链上有需求的大小厂家,不可能全部齐心。
有了几个行业的产业链,那么县里,还愁不富吗?
到时候做的就是全国的生意!
袁峰华再一次被马玉林脑海里所讲的这些东西而震撼。
这真是一个没读过书的农村青年能懂的?
马昌同样也被马玉林的大格局目光所惊讶。
原本以为这就是一个比较聪明,脑子活跃的青年。
能干成一点事。
最先开始,他认为这个青年假以时日,省里会有他这么一号人物的位置。
后来接触后,他觉得这人在全国可能都会有位置。
现在好了,他感觉马玉林的身上,开始蒙上了一层迷雾,给人看不透未来的感觉。
两人就这么静静的听着。
袁峰华是长宁县的县长,同样也是这个县的大家长。
财政精简的想法,一直在他脑海里盘旋。
只是一旦他这么干了,那么很多人就要下岗。
他还是有点顾忌,才会暂时还没有大刀阔斧。
但马玉林这么一讲,让他脑海里忽然出现了一个词语:长痛不如短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