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战车冲阵(3/3)
。
战车越多,国家则越强大。
在战车上冲锋陷阵的往往有三位甲士。
一字横排,左右两人各持戈矛,负责进攻,中间的人则负责驾驶,金牌老司机。
这个人比较重要,属于每辆战车的灵魂人物。
也是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位置,要是这个人缰绳掌不好,马匹乱跑或战车不稳,都不利于左右兵将的攻击。
驾驭战车的人,首先需要驾驭良马,
还需要训练在战车上的各种战术动作。
其训练过程可以说是与现在的小车有一定相似度。
如限时,排水沟过弯,独轮行驶等等车神才能办的到的高难度动作。
因此能够驾驭战车的人物,往往也都不是普通人。
最有名的就是造父,就是驾车中的好手,为天子驾车,名垂千古。
诸侯国中,能够驾驭战车的人,也都是贵族中的能人,至少也是有爵位的人。
驾驭战车可能是诸侯列国中较为吃香的行当,比之步兵更具有威慑力,且更临近国君,又更安全。
春秋初期,两军交战,国君必须亲自乘坐战车指挥作战,国君居于中间,在战场上传号施令。
也就是说,春秋诸侯国君皆为善御之人。
一把手的能力和喜好,朝臣们自然争相模仿。
因此,春秋战国时期战车攻击俨然成为贵族子弟的一门学问,更是在春秋时期从军为伍的重要技艺。
战车的战法,犹如上古坦克,步兵无法为敌。
连年战争,战车纵横,诸侯列国对战车驾驭的人才需求量激增,成为孔子建立培训学校的必设学科。
六艺中有“御”,就连孔子这样的人物,也不愿意忽视战车攻击这门有市场的学科。
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晋楚两国出动700多辆战车,战场之上,南北战车冲撞厮杀,可谓激烈壮观。
诸侯列国于是对战车之战法越发娴熟,可惜天下万物,相生相克。
战车在春秋后期也遭遇到克星,即为秦国的骑兵,
其机动灵活,战车虽庞大,却笨拙,无法与骑兵相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