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军功封爵(2/4)
级公乘,九级五大夫,十级客卿(左庶长),
十一正卿(右庶长),十二级大庶长,十三级左更,
十四级中更,十五级右更,十六级少上造,十七级大良造(大上造)。
两个序列总共十八级爵位,其中二级上造至四级不更都是“卒”,五级大夫及以上都属于军官。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把原先的小夫、客卿、正卿等爵位剔除。
又把关内侯、彻侯等纳入军功爵体系,才正式形成拥有二十个层级军功爵20完美版本。
早期军功爵的爵位和职务不太分明,庶长爵几乎是将军的代名词。
随着爵职进一步分离,即便担任高级武官的人,也未必能得到大良造爵。
灭蜀名将司马错功劳大吧?
但他做邦尉时只是相当于左庶长的客卿爵。
白起攻克新城后从左庶长迁为左更,爵位高于司马错。
白起任邦尉没多久,再立战功迁为大良造。
司马错已经改任秩级二千石的上郡守,但他只是军功爵10中的左更。
而长平之战时的秦军副将王龁才是左庶长,首攻邯郸的将军王陵只是五大夫。
由于早期军功爵最高只到大良造,白起虽屡立奇功,却多年没能再晋爵。
其他武将做到左庶长后,也只有立下重要战功的几位佼佼者能继续晋爵。
武安君封号和商君一样,是只有极少数人在军功爵封顶后,才能享受的特殊待遇。
这是王翦抱怨封侯难的根本原因。
秦军胜仗那么多,朝廷有那么多土地和爵位封赏吗?
这个其实有的,不过肥沃的土地比较少而已。
秦国变法之初地广人稀,国家掌握的土地很多,后来又通过战争掠夺大量土地。
关中因远离战事而人口猛增,秦国通过大规模移民来给关中爵户腾地,新爵户则成为新领土的镇守者。
更重要的是,秦国不像六国动辄赐给贵族几十万亩田,为奖励军功留足了资源。
魏惠王曾经一次性赏赐丞相公叔痤四十万亩,
吴起后人二十万亩田,巴宁十万亩,爨襄十万亩,共计赐田八十万亩,折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