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精盐销售全国,利润何止万贯!(1/3)
倘若再被有心之人稍微煽动,很有可能就又会出现隋末的乱象。
所以,盐业这东西,可是事关国之根本。
不能胡乱瞎搞。
做出任何决策之前,务必三思再三思,确保万无一失方可实施。
为此担忧的,可不只有马周。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也同样如此。
马周的劝谏,李世民还是听得进去的。
“嗯,爱卿说的是,确实是应该再三确认店家所掌握的制作精盐办法,可以大量产出,如此一来才能满足大唐千万百姓的盐巴需求。”
“不过,朕在此做一个假设,倘若店家真的有能够供应全国百姓精盐的制作方法,店家向朕要这其中的三成利润,不知三位爱卿,觉得如何?”
“三成。”
长孙无忌眉头紧皱,语气明显有些不悦:“陛下,恕微臣直言,蓝田县伯是只提供制作精盐的方法吗?
可还有提供什么?”
李世民摇了摇头:“只提供方法。”
“只提供方法,而原材料、召集工匠制作、销售、以及需要顶住的各方压力都是由陛下承担,要走三成,这未免也太贪心了些吧。”
不难听出,长孙无忌不满意分段暄三成利润。
毕竟在他的认知里,段暄仅仅只提供一个方法,其余的一概不管。
一个方法就想要三成利润,这未免也太狮子大开口了吧!
长孙无忌明显是持反对意见的。
而房玄龄倒是有不同的见解。
“齐国公,你不要急嘛。
你觉得店家只提供一个方法,就要占三成利润,这未免有些太多了。
但倘若店家翻脸不提供了呢?
那我们今日商榷,都将成为一纸空谈。”
顿了顿。
房玄龄继续补充道:“再者说了,你切勿小看了店家提供的这个方法,倘若店家的制作精盐,并且可以量产的方法可行的话。
你觉得,让大唐百姓人人都可吃上精盐。
如此滔天大功,要三成利润,还少吗?”
“难道你不觉得,店家不久之前才刚提出新税法此等利国利民之策,如今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