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凌太虚,入广漠,而求之无何有之乡(1/7)
第二日清晨,鹿善继带从人告别李银河回定兴,准备粮食,筹备定兴商行。
茅元仪在处理人情世故方面有巨大缺陷,性情高傲,但对有才学和自己看得上的人满腔热忱,对李银河这个小义弟更是关怀备至,一早派骑手回江村通知侄子茅七到易水湖待命,自己带着两位红颜去易水湖拜望李氏。
路过易州城,昔日灾民的地窝子已经拆除,但漏泽园的荒坟密密麻麻,众人对灾民昔日的悲惨境遇唏嘘不已,路过龙华社,茅元仪仔细询问李银河当时和土匪作战的情况,对李银河希望义兄在易水湖军营讲课的要求一口应允。
李氏忙忙碌碌,谢宝白英岳不群陪着老太太给易社村民送过年物资,李氏经历过苦日子,最了解村民精打细算的生活。
李氏手中有了钱,决定资助复社教师和农妇们,复社妇女当家的不少,做农活压力大,李氏深入农户,探讨妇女农事的帮扶计划,每日忙忙碌碌。
茅元仪带着杨宛王微跪拜李氏,将随身玉环送给老太太,李氏眉开眼笑,孤苦了几十年,李氏深信人多力量大,乖孙的帮手多,做事才会爽利,照例给了茅元仪五颗金豆,从箱子里拿出两套首饰送给杨宛王微,茅元仪随李银河去蛤蟆石军营,杨宛王微陪李氏去复社。
茅元仪的侄子茅七也到了军营,手中捧着用棉布包裹的红薯,红薯个头不大,茅七三十多年纪,黑红脸膛,双手粗糙,可能常年在田地劳作,显得有些苍老。
茅元仪指着李银河对茅七道;“茅七,你精于农事,李千户是我义弟,你暂时留在易水湖,帮助李千户精心扩植甘薯,听从李千户吩咐。”
茅七赶紧给李银河磕头,虽然李银河年轻,却是茅元仪义弟,辈分比茅七大。
李银河赶紧将茅七让到屋中道;“易州甘薯栽培之事就麻烦茅贤侄,你在商行担任农业管事,说说甘薯在本地的产量。”
听到聊农事,有点拘束的茅七神色自然一些,赶忙道;“李大人,在定兴平原水浇地,甘薯可达到亩产十五石,贫瘠的地头可达到亩产八石,每石出两成干粉。”
了不起啊!要知道此时亩产粮食平均也就二,三石,此时甘薯虽然比不上后世亩产近万斤,在贫瘠之地能得八石产量,足够山区百姓吃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