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茅元仪(7/10)
桑,不幸的是,大多数朝代是乱世。
道是唯一的,先贤总结过了,但道的表现确是变化多端的,需要我们躬身而行,一点一滴地探索总结,这也是小的所说从细微处见真章。
其实阳明先生早说过,知行合一。
咱们拿人道来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儒释道三教说的很清晰,以慈悲胸怀平衡阴阳。
但是道理简单,欲心难阙。作为传道的士大夫知识精英往往因私心传伪道。
拿宋明程朱理学来说,儒家要做什么?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为天下苍生谋福利而已。可理学推崇的纲常是什么,天子士大夫为主,不惜以存天理灭人欲维持,那么亚圣所说的‘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错了?立心偏了,即使窃居庙堂之上,终究会贻笑大方,被后人唾弃。
佛魔一念之间,天地人间世大不同啊!伪道流行,人道混乱,拿本朝此时来说,外忧难除,内患又起,难道不是解释思想的学问出了问题吗?
科举取士是好制度,但是科举的内容需要与时俱进,诸位是饱读经书的高士,客观讲,读了经书就能做官,读书好就能做内阁大学士,能处理好天下纷繁的世事吗?
小子以为读书只是基础,想要做实事还任重道远,只读经书培养出来的是什么,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手无缚鸡之力的豆芽废柴,务虚讲得天花乱坠,务实百无一用,贻害无穷啊!”
石破天惊,要知道程朱理学可是显学,这些话传出去,读经书的贻害不贻害的,李银河肯定被害了。
良久,鹿善继郑重道;“李小子以后在外慎言,传播学问也以儒家为主啊。”
“多谢鹿公,小子传的是格物,自然是儒家学问。刚才茅兄说,在下以利诱人,天理即人欲,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让百姓得利有何不可,小子在各社推广经书和格物学,以后在冯家大院设立农学,要为服务百姓闯出一条新路,利可讲,得利后还要教化,在下还有一本书名政治经济学,以后会择机推出,治世需要情怀,同时还需要甘为孺子牛的深耕行动,在下讲究算法高于看法,就是推崇实践,说得天花乱坠,不如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
情操培养兼务实乃在下今后治学的要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