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剿灭双峰社豪强(2/10)
教训了下官,说我们能相认,乃是上天开恩,遇上灾民之事,定要毁家纾难报答天恩,尽了人事,哪怕跟我去要饭,也无愧于心,现在我千户所实行粮食管制,严格配给,挤出粮食准备周济灾民,这是给我李家积德的大事。
所谓尽人事听天命,先安置灾民,保证他们眼下不被冻饿而死,再尽量寻求解决方法。”
谢兵宪拍案而起;“深明大义,巾帼不让须眉啊!家有如此明理老人,你何等幸运啊!”
“既然是家祖吩咐,卑职只能竭尽全力安置灾民,卑职有些小要求,请两位大人决断。”
“尽管开口。”
“卑职需要兵备大人手令,暂时征用驿站,安置灾民。”
“可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卑职希望知州大人将州城管辖的枣园,栗园,果园,草场,林场交于易水湖商行经营,酌量安置灾民,青黄不接之前让灾民以工换粮,青黄不接之后,留下的灾民能够自食其力。
大人放心,该缴纳给衙门的折银,在下会按时上缴。”
董知州皱眉道;“这些衙门的园子管理不善,收成有限,你愿意接这些烂摊子?”
“自然愿意,还有,希望州城户房和易州商会合作,户房主抓州城内税课,易州商会负责州城外的税课。”
其实商会在金坡收税,大部分收不上来,大宗贸易的商贾们都有后台,小买卖也难收,国朝规定三十税一,交易三十两以下免税,一般小买卖达不到纳税标准。
明朝最大的税源是田赋,可是拥有大部分土地的权贵,缙绅,豪强,有功名的读书人以各种手段偷逃田税,所以各州府县官员能缴纳八成田赋,考评就是优异,缴纳一半是常态。
谢兵宪觉得李银河应该有想法,道;“你再详细说说,作为一方父母官,收税乃是官府衙门第一等要务,责任重大,不可轻忽。”
李银河道;“卑职自然明白,首先说田赋,夏秋两收,实话说,卑职商行收了冯家涞水至三岔河田地,白家四千亩地,我想以易水湖商行的名义租赁给百姓,十年之内不交易,商行编制实际田亩数量交给州衙作为纳税土地。
商行作为总包商集中向衙门缴纳田赋。”
谢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