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业随心造,咸其自取(6/9)
力大可深挖,这炉子便是灾民铁匠所做,百户所黄玉大人对灾民丁口登记非常细致,根据黄玉大人的登记册,在下和柳姑娘再次细分,发现八成灾民务农,还有两成以前从事非农营生,我们做了表格,诸位会后可以看看。”
冯四海拿出一本小册子递给李银河,继续道;“百户大人做了善事,福泽随之而来,这批灾民主要是大同府遭兵灾的百姓,跟歉收饿饭饥民不同,不恰当说,这批灾民是素质比较高的灾民。
灾民中有务工的手艺人,如木匠,铁匠,制瓷匠等,有从事商贸的行商做贾,有开工坊的作坊主,还有少量耕读人家,他们现在得百户大人活命,百户所稍加扶持,定然诚心为百户做事。
做事最难是人才,百户大人委我百户所转运物资重要差事,应某敢应承,也是灾民中有可用之人,带些时日,他们会为百户所发展助力,至于衷心与否,那要看百户大人的手段了。”
应四海指着身旁中年灾民道;“欧阳询先生来自大同府广灵县,举人出身,灾前也是当地有名望的学问人,应某考虑,百户所事务繁杂,民事方面应该有一个管事负责,居中筹划,李银河大人认为欧阳询先生负责如何?”
李银河点头道;“银河精力有限,现在主要是负责旗军事务,编写旗军训练大纲,还要编写社学教材,对欧阳询先生管理百户所民事没有疑义,不仅欢迎欧阳询先生,也欢迎灾民中其他有管理能力者参与民事工作。”
欧阳询起身施礼道;“感谢李银河大人的信任,感谢百户所赈济灾民,救命之恩当衔草结环报答,欧阳愿意为百户所工作。
学生曾自命不凡,也是一方缙绅,遭遇兵灾,才知道才疏学浅,文不能安邦,救助乡民,武不能战阵杀敌,保一方平安,惶惶然跟着灾民逃命,险些饿死在易州西郊,惭愧啊!”
李银河看欧阳询精神矍铄面色红润,边问道;“欧阳先生在易州经历饥荒,精神状态还好啊!”
欧阳询笑道;“学生曾和道士学习强身吐纳术,也了解一些辟谷方法,道士曾言,除非遭遇饥荒,莫要练习辟谷,没想到在易州用上了。
经历灾荒,欧阳在地窝子里苦熬,也时常反思内省,如能获救,跟昔日吟诗作画,结交官吏,囤积土地的过往割裂,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