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枣酒(1/8)
七十名旗军在百户所小校场肃然站立,李银河站在第一排,挺胸抬头,平视收颌,五指并拢,手臂贴于大腿两侧。
谢百三点点头,古人讲智慧天成,百户大人这标枪般挺拔的站功一看就有数年功夫。
训练科目很简单,早晨站军姿一时辰,持枪战军姿一时辰,下午抬枪站军姿一时辰,火器操练一时辰,各时段间隙演练队列分散集合。
短期战术,以长枪兵为军镇磐石,盾兵护两翼,杀敌靠火器偷袭。
谢百三向李百户提出异议,长枪兵无法快速移动,火器装填繁琐,受天气影响大,是否具备作为杀敌败敌的主要手段,还需战场检验。
军队中装备多是马,杨,沙三家长枪。
马家枪最短,仅九尺七寸,沙家枪则长,可达一丈八尺或二丈四,而杨家枪则居其中,一丈四~一丈六, 短则也可到丈二,长则到丈八,材质多用毛竹。
百户大人从后山库拉来的是白蜡杆长枪,枪长四米八,一丈四尺左右,枪头一尺破甲锥,枪尾箍着铁葫芦。
长枪很威风,一般士兵根本驾驭不了。此枪是练武之人练腰劲的器具,每日勤练,以腰带枪,数月才能运用自如。一般士兵,手持如此长枪,移动时重心不稳,对敌时,战阵容易散乱。
李银河也是无奈,一群农夫,短时间如何训练,也不可能成为精兵,所以只能严格纪律,要长枪兵压住中军就好,破敌还是靠奇兵火器,后世研究表明,枪长是身高的三倍,对于长枪手操控长枪最为便利,此时人们身高一般一米六多,白蜡杆长枪对峙威慑效果最好。
百户大人要求了,石百三只能按照科目严格执行,大声宣读军队纪律。
即将干活的男女老幼聚集在小教场四周,兴致勃勃地点评着各家的旗军。
习惯了缩脖塌腰,揣袖筒的旗军就是懒散惯了的农夫,一柱香时间,身上如同长了草,扭动的如同蛆虫,惹得围观的屯户们哈哈大笑。
念完军律的石百三冲五名小旗点点头,小旗们手执藤鞭冲入队伍,把扭动的旗军们打得哭爹喊娘,小旗们很有经验,狠打旗军左侧,不伤筋骨,痛彻心扉,还会记住左右,疼者为左,很有效。
目瞪口呆的围观屯户们被花叔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