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我们有崇高的理想(1/8)
出了后山库,李银河带着三辆马车直奔老营而去,车上拉着十把鲁密铳,五把鸟铳,三十把三眼铳,三十面盾牌,四十根长枪和四十顶帽盔。
明朝的思想比较开放,对火器研制一直重视,但明末帝国财政匮乏,官员层层贪污,以至于明末火器质量极差,再加上火器火药制作,保养,训练成本高,喝兵血,吃空饷的军将自然不愿装备火器。此时的明朝军队火器使用水平远远不及几十年前戚继光和俞大猷大帅训练的火器军队。
有了这些火绳枪,李银河对剿匪成功信心大涨。
易州最好的土地都集中在易州东南,涞水县南的平原上,平原土地平坦,水源充足,中易水,北易水,南拒马河都流经此地。三水在定兴县西汇合,形成三河交汇区域,李银河百户所在易州东南四十里的三岔河区域,东南是定兴县城,西北是易州高陌社,明朝的社相当于后世的乡。本地人聚集地称社,外地人聚集地称屯。
前所百户老营在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的平原上,四周是肥田,属于易州缙绅豪强,远远能看见百户所低矮的土围子,此时的百户所更像一座破败的村庄,旗丁们是豪强的佃农。
百户所的破败超过想象,土围子外围壕沟快於平了,大门破损,吊桥有年头没拉起过,拽吊桥的绳索早已朽烂,土围子里有少量土坯房,更多的是木板做架,茅草做顶的木屋,在寒风中吱吱呀呀呻吟,中午了,百户所没有炊烟升起,没人走动,显得有些寂静。
三辆马车径直来到百户所,李银河和谢宁居住的土坯房,当然也是办公场所。
百户所小院子里站着一圈旗丁,谢百三正和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攀谈,老人身后站着花荣和一名中年人。
中年人是花荣的父亲,坐着的老人是花荣的爷爷,也是百户所唯一一位年龄超过六十的老人。
“花爷爷,院里冷,怎么不在屋里等啊!”李银河赶紧走向花爷爷,所里唯一的老人家,不可不敬。
花爷爷站起身,声音洪亮;“院里宽敞,李家小子,咱们要和大泽土匪打仗啦?”
“花爷爷,大泽土匪路上抢劫……”
花老头摆摆手,打断了李银河的解释;“刚才都问清楚了,咱们穷,可膝盖头不软,早年蒙古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