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毕业即失业(3/6)
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可谓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也算得上根正苗红。
只是我还没有看到奶奶,她老人家就已经过时了。
据姐姐讲,奶奶是见过大世面的,言行举止都很讲究,生活习惯和村里人都不太一样。
我就有些遗憾,毕竟在这个偏远闭塞的村落里,出现一个民国名媛实在是一件小概率的事件。因此在我童年时代,坐在山坡上想象奶奶的模样和生活便成了我童年自我催眠的秘密。
奶奶曾经也是有名的地主闺秀,能断文识字的。所以连带父亲也成了半个文化人。
村里人一般都很和气,穷山恶水出刁民在我们村里并不存在。排外意识总体上并不强烈。
所以村里还是大队时,父亲还曾担任过大队里的会计,在村里也算有头有脸的人物。
但毕竟是单丁,又是外来户,多少还是担心家里人人丁单薄,以后我会被人欺负,于是便拼命供我念书。
鱼跃龙门是这个老农民藏在心底的朴素愿望。
供孩子念书对于一个山村农民来讲,几乎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与我同龄的伙伴没有几个念书的,基本上都早早的休学在家帮衬干活,后来又随打工潮的来临纷纷离家去城市为祖国四化建设搬砖添瓦去了。
中学一年大几百的学杂费,对一个守着几亩贫瘠丘田的老农来说还是比较昂贵的。
自然我家在村里也是最穷的,没有之一。
再者乡村教育资源薄弱的原因,考大学跳出农门几乎是种奢望。
所以村里人没少嘲讽我的父母,说我父母心比天高。但命比纸薄的话只能埋在心底,毕竟我还在学校念书,也不知道以后是不是真的会鱼跃龙门。
这说明尽管乡党还是比较有涵养的,知道怼人留一线。
好在奶奶的坟上不小心冒了青烟。
在我的同龄人离开学校纷纷闯荡江湖时,我成了我们那个偏远乡下中学里应届仅有三个大学生之一。
我记得邮递员将入学通知书送到村里时,整个山村都轰动了!
对于村庄的人来说,祖辈流传的鄙视链告诉他们,读书人都是天上的星宿,我考上大学以后就是国家的人了。这是那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