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八宝粥(1/2)
熬粥,最重要的就是火候和耐心。
一个钟头后,见锅内米粥逐渐成糊,刘乐才停止搅拌,将今日挖回的芋头和两包红枣丢入了锅内。
由于红枣的价格较贵,刘乐没敢多买。
总共只有一百来颗,平均下来一人一颗都不够。
得知庙子巷的神厨,今日要亲自上阵为大家熬粥。
还不到午时,灶区周边已是人满为患。
为了防止拥挤踩踏,郭嘉和典韦带着赵家兄弟,一早就来到灶区维持秩序。
将三百余众分为三队,分别排在三口锅前。
每人手持空碗,翘首期盼,给人一种等待寺庙发放福粥的错觉。
随着时间慢慢推移,锅内的八宝粥已越趋完美。
不仅色泽红亮,稻米的芬芳配上独特的豆香,已将整个谷场染成了一片香气四溢的海洋。
不光是饥饿之人,就连饱腹者闻到此香息,也会情不自禁的流出口水。
一时间,场内饥肠辘辘声,口水吸溜声,此起彼伏。
若不是有人在前面拦着,三百号难民可能早已突破防线,抢粥去了。
又是一炷香功夫,见火候差不多了,刘乐从怀中取出了几包白糖撒入锅中。
待白糖与米粥充分融合,刘乐冲赵溪招了招手,示意让她第一个过来喝粥。
千百人中,自己竟有幸成为第一位品粥之人!
赵溪在暗喜之余,内心还有点不受控的小紧张。
在众目睽睽之下,迈着小步来到了刘乐的面前,并将她早已备好木碗放在了石桌之上。
立于锅边的刘乐并没有急着盛粥,而是先从一个小桶里取了三颗青黄色、皱皱巴巴的小颗粒扔到了赵溪碗内。
随后才将香喷喷的热粥舀入碗内,脸上还挂着一抹神秘的笑容。
“刘大哥,你刚放的是什么啊?”
“葡萄干。”刘乐笑着回道。
“蒲陶……干?一定很贵吧?”
葡萄是在汉武帝时期(约公元前120年),由张骞从西域引入。
虽然引入了,但之后并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
即使三百多年过去,葡萄依旧是达官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