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一支粉笔书春秋(五)(2/3)
净后,说道,“昨晚我看克里木江是个不错的学生,比我们班那群瓜娃子好多了,这事你还真得给他好好解决掉,一会儿我也会去联系潘老板,让他把社区片警喊过来。亚夏尔江这几周做的事,足够让他进去好好反省一下了。”
“好的,那就麻烦智鹏你了。”王昊会心一笑,“我抽空去南三楼再布置一下。”
“行了,我不跟你说了,我还得去广播室放音乐。对了,得空你也让月尔古丽姐也给我做做心理疏导吧。我最近可真是要被初一娃子气死了。”武智鹏长叹一声,十分潇洒地将毛巾披在了肩膀上,便抱着脸盆离开了水房。
“行呢!”王昊重重应道。
望着武智鹏离去的背影,王昊内心莫名沉重起来。他想起去参与培训的张小英老师。每当自己同她谈及学生情况时,张小英老师眉宇间总会带着些许疲惫,长吁短叹,好似万般心累一样。
王昊对此深感疑惑,但也没好意思当面问她,还是事后从粟永鸿那才了解到张小英老师的故事。
原来在数年前,张小英作为合同师范生,毕业后刚分配到鹿首时,怀有凌云壮志之心想要改变南疆教育落后的情况,为此她付出了比同期师范生更多的汗水与眼泪。
岂料,囿于当时实际,张小英的付出到头来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学生的整体水平不仅没见起色,甚至有数名读到学期末就被家长喊回去放羊种地的学生,其中不乏有能上内高班的优秀孩子。
即便张小英同对方家长据理力争,也没能改变这一悲剧。
其后经历两年半的教学生活,碰了一鼻子灰的张小英不堪现实的多重打击,虽不至于一蹶不振,但也丧失了初来的那般热情,变得随缘起来。
按粟永鸿的原话来说就是:她被这里的环境所“同化”了。
事实上,被“同化”的不单单只有张小英一人。根据王昊这一个月来的探索与接触,他发现瑟中大多数老师或多或少都有相类似的“随缘”表现,从而在对待学生时呈现出两极化特征。
一类是任凭学生怎么折腾,只要不是犯了极严重的错误,否则根本不予理睬的“无所谓”态度;一类是不管学生犯了什么错误,一律以打骂解决的“极端性”态度。
后者最具代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