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催他卷(3/9)
欲动想回请一次,他私下里跟卫景平道:“可是我这个月的零用钱早就花完了。”
“我也没有零用钱。”卫景平坦坦荡荡地道:“自己制作消暑的冰碗你看怎样?”
他观察了县城里售卖的各色各样的“冷饮”,发现最大的诀窍就是冷饮打底的碎冰,冰这个东西他想了想,咦,他还真知道一个简易的制法。
《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取沸汤置瓮中,密以新缣,沈中三日成冰。”也就是把烧开了的水倒进大瓮里密封好,再沉入井水里三天三夜,就可以在炎炎夏日得到冰块。
这就是有名的沸水制冰。
后世的化学试验之中有一种焦汤效应,说的就是在密闭的空间里,气体在骤然遇到温度变化时
,通过多孔物质时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绝热膨胀,最终导致温度急剧降低。
在沸水制冰中,瓮内形成密闭的空间,和封口的多空物质相互作用,里面的沸水凝结成冰,就是用焦汤效应来解释的。
井水,能造冰。
但后人在实验室做试验的时候,用记载的方法将试验瓯中的水温将到了15°,已经非常接近冰点了,但没有制作成冰。
但他们没有推翻井水制冰的可能性。给出的解释是井底的气压低,水的冰点温度升高,瓮中的水温不必降到冰点就能凝结成冰。
实验室里,毕竟不能真正模拟出井底的环境。这个试验只当作科研的插曲,后面就没有再详实的记载了。
因为后世有了电之后,找到了更便捷更廉价的制冰方式,沸水制冰没有利用价值,久而久之就无人关注了。
但卫景平想试试。
白鹭书院有两口井,都很深,靠近井口都能感觉到阴凉。
卫景平的直觉,这井水肯定能制冰。
“要用硝石一次性制作那么多冰,”潘逍遥摇了摇头:“忙不过来。”
他之前看过一个夏天卖冰人的硝石制冰作坊,繁琐且不易保存,他担忧自己操作不来
“不用逍石,”卫景平神秘兮兮地道:“只要一瓮沸水即可,潘兄敢试试吗?“
“一瓮沸水”潘逍“切”了声,将他的手来回看了一遍:”难道你能点水成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