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悬崖(2/4)
技术能力和设备状态,如果真让我们提供整套电堆,我们都没设备。”
“是的,这个专项对我们可太重要了。既是国家级项目,曝光度很高,又能够跟氢能源产业的一些大企业合作,技术和产品要求又恰恰是我们能做的,没有超出我们能力太多,让我们把弹簧拉断,太难得了。”
“这个项目是我找的,厉害吧?”
“”
“当然,白穆也出了不少力。”郭兴认为自己不能独揽功劳。
这时,见郭兴在这儿,朱涵和肖显明也走了过来。
两人都是身材魁梧的胖子,区别在于,朱涵年纪轻轻,大把的头发就已经毫不留恋地脱离了头皮,留下一湾水塘般的光亮区域。
毕竟当时在克廷根的时候,他是资深科学家,比其他几人级别都高。
“产线都整好了,就等咱们采购的原材料到货。”朱涵说。
如果最多提供到单电池级别,他们需要准备膜电极、双极板和密封圈。
当然,膜电极是个细致活儿,又包括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层和气体扩散层等。
氢燃料电池的原理,说复杂,也不复杂。
由单电池这样的基础单元串联,再加上端板、绝缘板和集流板等压紧而成的电堆,很多时候,便是人们口中所说的氢燃料电池。
电堆工作的时候,氢气和氧气分别从储存装置而来,由进口引入,经过电堆气体的主通道,然后分配至各单电池的双极板,再经双极板导流均匀分配至膜电极,通过电极支撑体与催化剂接触进行电化学反应。
整个过程,最终的产物便是水。
毫无疑问,绝对的零碳排放清洁能源。
可别看原理这么通俗易懂,真正实现起来,技术难度一点都不小。
除去技术难度,具体的工程细节和操作细节,也都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品质。
对于这样精细的产品来说,成品率是很关键的。
一条产线上出来的东西,如果只有一半能用,那成本相当于直接翻番。
所以,肖显明深知自己负责的测试和检测工作的重要性。
当然,真正的好产品不是测试出来的,而是设计出来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