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佛门五毒(3/5)
有很多种类,比如人家骂我们,不能忍受,起嗔心,继而将矛盾升级。虽然有时我们表面上不声张,内心不舒服了也是一种嗔。嗔与贪刚好相反,贪是遇到快乐的境,我们拼命追求和贪恋;嗔是遇到不快乐、不喜欢的境,我们要抛弃它,但又丢不了,所以嗔。痴:痴也称之为愚痴。不明事理,是非不分,称为痴。不明事理就是对世间的因果道理不知不觉,比如人是怎样来的?死后怎样去?我们统统不理会,不以为然,甚致嘲弄他人对此有兴趣等都是痴。对于真理、自己与他人能修行解脱等不相信,感到好笑或无知,都是痴的表现。还有一种愚痴就是对是非不分明,人家跟我们讲对的,我们以为是错;人家跟我们讲错的,我们却以为讲对。总之,自以为是,过于执迷于自我的一切都为痴。
慢:慢就是傲慢、我慢。自己内心高举,看不起别人,称为慢。比如儿子做了官发了财后,做母亲的就觉得了不起,到处向人炫耀、卖弄。或是有人养了一只漂亮的狗,觉得了不起,带着那只漂亮的狗招摇过市;或是向人炫耀自己的名、利、能力和财产等,都称为慢。有些人很有能力,地位、才华洋溢,高人一等,结果看轻别人也是慢。虚荣心强,爱攀比,当自己比别人差又不认输,却认为他人没什么了不起,这也是慢。凡有自我膨胀的都是慢,比如修行人中也有“慢”,以为自己已有证悟,有了一定的智慧神通,瞧不起别人等都是慢。
疑:毫无道理和根据就怀疑、否定一切,自以为是、想当然地下结论,迷信自己的一切都为疑。对于佛法因果道理与见地有怀疑或迷惑也为疑。
佛门五毒是佛门修行的五害,也是佛门五戒。而无忧的修行之路偏偏又是反其道而行,不受五毒苦,何来大悲心。只有经历过红尘,才能抛开红尘。这是无忧所追求的道,这条路跟佛门相背离,注定艰难重重。
欲成佛先成魔,一念之间而已。心境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高低,念头通达佛也就是一念之间
心境是精气神的汇集之地,其实就是识海世界演化的所有东西的地方,那里没有时间观念,没有外物所惑。见到的想到的都不过是内心所想,日常所见
所思、所见、所知、所感……乃至于对大道的领悟和对世事的洞察,皆是构筑成心境的一部分本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