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2/20)
解释也解释了,但观众还是不肯原谅。你要冒着生命、精神上的巨大风险去拍一个本身票房都难回本的题材吗。
总之,那之后社会题材就很少有人拍,上映的少了,部分导演如果还是想拍,可能会选择网剧、短剧的形式,尽量拍给友好的观众们,而不是冒险冲入大众视线,然后在众人的审视下被拨丝抽茧,溃不成军。
另一方面,也有人采取了讨巧的方式,也即放弃严肃性,无所不能娱乐。再或者,采取更讨巧的反讽。为了逃避那些锋芒,他们也算是费尽心思。
知道这段缘故的人,一看到“社会题材”,心情就比较微妙。
这个题材不是好不好拍的问题,是市场风险太大,吃力不讨好,不仅票房容易拉跨,口碑也容易崩。
如果不幸被钉上耻辱柱,那更是得不偿失。可能人性就有那么一份阴险,总是想看到理想主义者遭难,就像诋毁神圣的言论普遍存在。
现场众人的眼神有点复杂,一时间静默了几秒。
周礼不知道这段背景,但是能感觉到这种气氛。
主持人:“舟导抽到社会题材,有什么初步的想法吗?”
周礼:“还没有,这个题材我不了解。”
光从字义层面上看,社会题材就是拍社会,可社会这么大,不可能什么都拍,那么估计也要有聚焦。
主持人:“舟导没看过这类型的电影?”
周礼看电影其实不怎么关心类型,类型就是大范畴,有些片可以同时是好几种类型。具体情况要具体说。
周礼想了想,回答:“可能看过一些,但我没有思考过这个题材。”
大家倒是听出来了,舟导并不了解社会题材。
常红归想到了《丫鬟》,《丫鬟》某种意义上也是社会题材,古代社会也是社会,古代社会跟现代人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减少了一定程度的风险。可是舟导的话,应该不会梅开二度,再拍一次古代社会吧。
众人心思转了转。这时的周礼已经回到了座位上。威廉饶有趣味地望着他,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挑战。
常红归注意到他们的交流,心想威廉是个外区人,应该不知道a区的题材情况吧。
话说演员方面,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