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雍和七弦琴(1/3)
这一日,小红带人拿来一把古琴,给月儿说:我家公子说安小姐的古琴音质不够好,安排人送来这把古琴,这是我家主母在世上最喜欢的一把琴,属于家传遗物,今日赠予安姑娘,希望她能喜欢。
小红离开以后,细细拭去琴身的灰尘拿给安陵容,只见她看到古琴,眼前一亮,惊呼道:这是晋唐仲尼式“雍和”七弦琴,极为名贵。琴长121厘米、琴匣长124厘米,琴的凤沼内刻有历申二字,琴面右端有中龢二字,左有唐代司马空二十四品中诗句语:蓄素守中、眠琴绿阴、持之匪强、遇之匪深、妙造自然、如见道心、薄言情悟、良殚美襟。秋水道人题。
琴的右端有方印章御书之宝,琴匣及琴背面皆有雍和琴名、“乐以象生、音以象气、弦以象星、雍正平和”及“宝树堂藏”方印,这些字体皆为刀刻并填金。
琴面人物均是晋唐风格,整幅作品六人一马一院一房一桌酒席线条遒劲流畅,工整精细,人物造型准确精微,色彩绚丽清雅,都是刀刻线条勾勒填彩而成。
据说,雍和琴乃是晋代谢安家族之物。谢安字安石,多才多艺,对儒、道、佛、玄学均有极高的素养,他善行书,通音乐,精于琴道,在当时非常著名。
据说,淝水之战后,谢安功高震主,有人从中挑拨,谢安受到孝武帝的冷落。
有一天孝武帝宴请群臣,命谢安之友桓伊吹笛。
桓伊吹完笛,要求抚筝与人吹笛合奏,孝武帝同意后,桓伊便抚筝而歌。
他唱的是一首怨歌: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滕功不利。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
当时在坐的谢安听了,泣下沾襟,孝武帝的脸上也露出惭愧之色。
退朝后,孝武帝突然亲临谢安家,谢安焚香恭迎。
孝武帝见谢安家堂前瑞柏枝叶繁茂,称赞道:宝树也。并亲自为谢安宅题字为宝树堂。
由此说明,沈公子之母为谢安的后人。
安陵容给月儿讲到最后,直说:这把琴太过于名贵,我不敢收。无功不受禄。随即命月儿将此琴退回。
次日,沈公子登临榕园,见面依旧选在凉亭之上。
再次相见,沈公子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