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资源共享(2/3)
区内的气候、土壤、植被、鱼类增减变化。
也就是说,我们虽然每天都待在这百子溪,但整个长江上游的自然保护区内各种变化数据我们都能够实时掌控,及时向科学研究院水生物研究院输送。”
“原来如此,在来之前我也查阅了咱们这边实验室输送过去的数据资料,我当时就被你们给吓了一大跳,三个人至少做了三十个人的工作,实在是太厉害了。”纵然知道了个中原因,江象鱼依然觉得钦佩不已。
“不过就是采取了资源共享的方法,虽然部门分工各自不同,但大家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长江的自然环境资源能够越来越好,这种好这几年来也算是有目共睹,可惜还是不够。”常鹏飞拿起一个文件夹,打开之后递向江象鱼。
江象鱼双手接过,仔细打量着上面出现的一组组数据,耳边更是响起了常鹏飞颇为无奈的声音。
“据有关部门数据统计,保护区内共有渔民大约5000多人,渔船3000多艘,其中长江干流赤水河流域以及金沙江下游比较发达,就赤水河流域渔民就有1000多人,年捕捞量达到了2199535kg,人均捕捞量更是达到了1212千克。
长江上游重庆江段有渔民1400多人,年捕捞量达到了4663100千克,人均更是达到了3212千克。这还是在设立禁渔期的情况下得出的数据。”
“所以,咱们的禁渔期时间太短,根本就没有给够水生物生殖繁衍的时长和自由,要是能够做到保护区内全年禁渔,效果会不会更好一些?”江象鱼合上手中的文件夹,看着水池之中来回游动的草鱼背鳍,想着之前陈老提出的全面禁渔,心里忍不住有了一丝意动。
“如果禁渔能够完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只怕早就下令禁了,可惜导致江中水生物锐减的原因,并不止过度捕捞这一条,不管是沿江取水,还是污染物排放,桥梁建设,采砂现状,航运航道港口建设,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合理完善解决的,也不是我们有能力能够去左右的。
作为水生物研究院的研究员,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做好人工繁殖科研研究,来保证江中水生物品种不会减少,江中水生物的数量不会减少,可惜我们着手这一方面的研究实在是太迟了,要是早上个十年有今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