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底牌加二(1/3)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军师的上限很高,并且没有下限。”
自营寨立起来后,杨瑞祥就没去过前营,基本上都是在后营,偶尔去一趟中军营帐,中军的一众将官也没有主动攻城的迹象。
于是杨瑞祥有着大把的时间,他将绝大多数的时间投入到后勤营。毕竟有着许许多多的想法,看看能不能实现一两个,万一成功了呢。
杨瑞祥并没有主动去指定要点哪个科技,他不挑食,能造出来,能有用就行。
张采薇也对杨瑞祥脑子里奇奇怪怪的想法十分感兴趣,于是一刻不离地跟着他。
大虞的军队是标准的冷兵器时代作战部队,主要是枪兵、戟兵结阵,弓兵、弩兵输出,骑兵侦查和掩护侧翼,车兵用于冲阵。
弓箭的有效杀伤的极限范围是一百米,弩兵可以射两百米以上,但是超过一百三十米的距离,命中就得靠信仰。
于是杨瑞祥要点出第一个科技,床弩,又称床子弩。
他聚集了一批木工、皮革工、铜匠、铁匠等等,这将是一场划时代、跨领域的联合创新。
不过,杨瑞祥只是尝试制作,并不是为了在这次作战中使用,毕竟自己只是军师,临时工又没有版权,造出来还不是便宜别人?所以,这些工匠,将分开承担自己负责的部分,造大弩的造大弩,制绞盘的制绞盘。
最后的组装由杨瑞祥亲自领着另一批人,虽然这样会经常产生,器件大小不合适,需要回炉重造的情况。不过,那也是为了独掌核心科技。
在制作之前,杨瑞祥费尽口舌,向几个工匠讲述绞盘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虽然他尽可能不用“扭力、轴承”等专业词汇,那些工匠还是没懂。最后张采薇指出:
“是不是像水井上取水的那个转轮一样?”
众人恍然大悟,只有杨瑞祥还在懵逼。
原来北方水井,在井上竖一个支架,架上装一个可用手柄绕转的轮轴,转轴上绕一个绳索,绳子一端固定在转轮上,另外一端系提水的容器。触类旁通,这些经验丰富的工匠就明白该如何制作了。
几天之后,在经历了数次失败后,杨瑞祥成功组装了第一台床弩。
它是将两张大弩结合在一起,大大加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