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风雨飘摇(2/3)
,几大皇子为了皇位争的不可开交,大胡的防线开始收缩,一直蠢蠢欲动的后周也终于露出了锋利的爪牙。
三国之中,后周国力最盛,北汉次之,而地处后周正东的北燕不仅仅是三国之中国力最弱的,也是防线最为艰难的一国,北方有袭扰不断的大胡,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大梁,大梁虽然地处苦寒之地,但近些年来一直秣兵厉马,就等着天下大乱之时,一举拿下北燕,随后以北燕做跳板,与后周一较高下。
北燕的正西方,正是兵强马壮的后周,而后周也一直将北燕视作囊中之物,北燕的东南方向,则是近些年来一直默默无闻的东晋,东晋的国力之盛,仅次于后周,所以当后周兵力调动后,北燕的使臣次日就出发前往了东晋,只要东晋不发难,那么北燕的西线跟北线还有一战之力,如果东晋也要落井下石的话,那北燕灭国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而北汉的处境相对来说要好一些,北线的大胡蛮子没有动静,那么北汉只有后周这一个强敌而已,至于正南方的西夏,对于北汉的铁蹄来说,一直都是土鸡瓦狗一般的存在。
大梁临近大胡,故民风尚武,而大梁从上一代皇帝开始,一直就在养精蓄锐,对于大胡蛮子的边境袭扰,也多是抵御,而不是进攻,从大梁初代皇帝开始,就一直想着重新回到中原,一统天下,所以地处中原的读书人对于跟大胡一样地处东北方向的大梁一视同仁,一个是大胡蛮子,一个则是大梁蛮子。
后周的兵力调动可以说是一个先兆,预示着不久的将来,中原动荡,战火连天,而后周的动作,对于一直养精蓄锐的大梁来说,则是一个契机,一个南下一统天下的契机。
东晋近些年来,跟北燕与后周都是相安无事,边境之上也从无战事,但是任谁都不敢轻视一个国力强盛仅次于后周的东晋,这不仅仅是国力的孰强孰弱,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东晋拥有七国之中最强的步卒-北府军。
东晋的北府军,起始于大周末年,最早的北府军主要是流民以及俘虏组成,近万俘虏与流民经过战场厮杀,只剩下两千余人,后由东晋名将谢临安组建成北府军,北府军在谢临安的手上发展了将近三十年,而北府军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也从最初的两千余人,扩充到五万余人。
谢临安死之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