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对峙(3/4)
子对此并不知情。从边境启程前一夜,太子令老臣副手模仿笔迹连夜赶制出一份行军记录,还派人暗中刺杀老臣,所幸老臣命大,才堪堪躲过一劫。一直等太子离开,老臣才敢踏上回都之路。伪造之物个中内容臣并不知情,可昨日也听闻了一二。臣起誓,真相绝非如此。”
张文修说得悲愤难当,众人听得也是目瞪口呆。
这……太子竟然伪造行军记录?还派人刺杀史官?!
“孤没有!没有!孤带回的行军记录是真的,要是伪造,那也是你伪造,你的副手可以作证!”
太子的眼中已有了血色,他并没有放弃挣扎。他们有嘴,自己也有一张嘴。
行军记录的字迹是一样的,他凭什么就能证明自己手里的这份就是伪造的?
太子不信,父皇对此人的信任会比他这个儿子多。
可大臣们狐疑了,太子说张文修的行军记录是伪造的。自己伪造自己,这……大可不必啊……
张文修终于抬起了头,满脸热泪地望着皇帝。“陛下,臣的亡母姓关,臣所书凡有‘关’字,都会在头两笔减去一笔,这是臣多年的习惯,陛下您是知道的。”
张文修三十岁才参加殿试,中了二甲第十名。后入翰林院,从修撰做起,一步步走升到了三品翰林学士,不管是朝堂纷争还是派系争斗,他从不站队。皇帝看重他的稳重和人品,三年前让他随军修史。
史书这个东西没有哪个皇帝不看重,虽说是军史,可也得交给极其信任之人。当时,皇帝曾对张文修明言,他手里的那支笔,只对皇帝负责。
正因为如此,张文修才敢在太子把刀架在他脖子上的时候,义正严词地拒绝。
当然,这一切太子是不知道的。如果他稍微对张文修调查一番,便知这个史官也不是谁都能当的。怪就怪太子低估了张文修在皇帝那里的地位,还有太子自己没有能为他出谋划策的可信之人。
张文修避讳生母名讳的习惯,皇帝是知道的。皇帝更知道,张文修既然能说出这番话,必然是不怕当场对峙。
张文修没有问题,那么有问题的就是太子。
刘公公眼明心亮,早将太子带回的那份行军记录一同拿了上来,两份一比对。果然,叶宁语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