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章 平平淡淡才是家(2/5)
进了中间的屋。
祥子、刚子几个人在屋里做作业,张衍进去看了一眼,没有打搅他们,转身回到自己屋里。
从书橱里拿了一本书,靠在炕上专心看了起来。
他也想帮佟梅做饭,但是佟梅不让。
张衍拿的是《黄帝内经灵枢》。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本。
后世很多人把《黄帝内经》传的神乎其神,其实这《黄帝内经》就是一本中医理论巨著,是中医的奠基之作,后世的很多医学理论都源自于《黄帝内经》。
也被很多人奉为学习中医必读的基础典籍。
《黄帝内经灵枢》最早叫做《针经》里面记载如何使用针经治病救人的医学经验,针灸手法等等。
对人体的经络、窍穴也有很详细的描述。
算是最早提出经络、窍穴的典籍。
其实,和《黄帝内经》相对的还有一本《黄帝外经》,只可惜早已经失传。
当然了,《黄帝内经》并不是黄帝本人所著,只是后人托名黄帝著作而成的医学巨著,具体是谁著作的这本医学圣典,这个已经无从考证。
今天拿《黄帝内经灵枢》并不是张衍有意所为,纯属巧合。
也许冥冥之中,希望他能弥补一个医学上的短板。
古代中医,并不仅仅以草木为药,医者的双手,银针皆可为药,治病救人。
推拿以手为药,通过经络窍穴,直达病灶,治病救人。
针灸,则是以银针为药,同样是通过经络窍穴,直达病灶,治病救人。
张衍专注的投入到读书学习之中。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荣其逆顺出入之会。】
张衍第一次感觉自己的中文水平太差,《黄帝内经》读起来很吃力。
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要反复琢磨,才能弄懂里面的意思。
时间不知不觉的过去了,直到佟梅过来叫他吃饭。
孩子们都很开心,对张衍的也都很尊敬,抢着给他拿碗,拿筷子,搬凳子。
毕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