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敬老院(2/3)
王母追的气喘吁吁,于是站在大门外的小山包上,乱七八糟地骂了个把小时。
隔了几天,学生娃们就编了一首嘲讽王喜子母亲的儿歌来:“老王老婆傻妈,老王老婆癫妈,老王老婆没人爱,老王老婆拖去埋。”气的王喜子母亲又站在大门口的小山包上大骂了一个多小时;也是奇怪,七十多岁的老人,中气十足,嗓门也大,骂声能传几里地。被村上的大人听见了,但凡自家小孩参与了骂王喜子母亲的,都回家挨了一顿挨。
人老了,也活成了“小孩”,所以,“小孩”和小孩间的斗争,就很难停歇的下来。隔三差五,小孩们的儿歌唱响在王喜子家周围的时候,王喜子母亲必定会站在大门口的小山包上骂上一个多小时。小孩们也学乖了,王喜子母亲骂声一响,他们就收声,自家的大人就逮不着自己的“恶行”了,也就免了皮肉之苦。
苦难的日子会在生命结束的那一刻终结。王喜子的父母相继过世,村上的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政府也补贴一点安葬费,将王喜子父母入土为安。至此,小孩的儿歌再没唱起过,王喜子母亲的骂声也终于终结了。
王喜子成了五保户,住进了乡敬老院。过不久,王喜子的家在一场暴风雨中彻底倒塌,大树村的村民,将残垣断壁收拾开来,王喜子曾经的家,变成了大树村的旱地,归入村里的公有地里。
又几个春秋翻转,王喜子在大树村乡邻的记忆里渐渐模糊,甚至快被遗忘了的时候,却传来了王喜子在敬老院去世的死讯。
人们聚在陈小山家的晒谷场上,七嘴八舌着。
陈小山父亲:“喜子伯是抗美援朝的英雄,可惜了没成个家留个后,不然也不会在敬老院孤零零的死去。”
生土婶:“听说是饿死的,生病了,吃喝拉撒都在床上,护工也不愿护理,就让他饿死了。”
王三贵:“我这堂大伯也是苦命人,一家人就这样绝后了。”
张福全:“国家应该对这些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的人更好的福利和照顾。”
刘老三:“喜子伯的几枚勋功章都被人偷了,那个以后可值点钱了。”
田四两:“死的时辰都不知道,唉!老王一家三口,太可怜了。”
苏菊仙:“我家宁先生都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