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碾压(2/4)
眼,点点头,让尹大目安排郎官去传命。
钟会又道:“陛下,还是由何晏出面吧,他能解李熹之惑。”
曹芳想了想,觉得有理。
李熹正在气头上,想让他恢复理智,必须把阳货这件事理清楚。何晏虽然男生女相,学问却着实是好,尤其是对论语的研究。他不仅能给李熹解惑,还能给李熹打个榜样。
曹芳吩咐了尹大目一声,让他去找何晏。
尹大目领命去了。
钟会又解释了一下建议录用李熹的原因。
朝廷想化胡为汉有一个难点,就是并州的人口有限,并不比匈奴人多多少,而且汉人百姓中不识字的很多。如果不加以调整,谁影响谁还真说不准,并州可能变成一个不胡不汉,亦胡亦汉的地方。
要避免这个麻烦,就要先加强汉人的教化。
最好的办法,就是设立学堂。
这种面向普通人的学堂不需要太高的学问,培养的目的也不是入仕,不会形成所谓的门生关系,对担任教授的人利益不大,未必有人愿意来,需要朝廷给予一定的优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朝廷可以将李熹作为榜样。只要李熹答应了,并州本地的读书人就不会太排斥,各县的县学也就能建起来了,说不定还会有中原人赶来。
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
办好了,并州不仅能恢复旧境,成为朝廷的屏障,更能成为一个标杆。
曹芳觉得钟会说得有理,一时竟忘了阳货的事。
——
李熹背起行囊,正准备起程,返回故乡,刚出门,就迎来了一个客人。
何晏。
何晏一身单衣,没有戴冠,只戴了一方青色头巾,脸上也没涂脂抹粉,却依旧白净如玉,唇红齿白,艳若桃李。往院子中央一站,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想看不到都难。
李熹见状,知道此人不俗,连忙上前问候
何晏抬起手,挡在眉上,看了一眼灿烂得有些刺眼的阳光,淡淡地报出了自己的名字。
李熹知道他是读书人,可能还是名士,却没想到会是何晏,顿时吃了一惊,不知道该如何应付。
何晏的名声很大,但人品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