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不为天下先(1/3)
作为天子近臣,王昶将这一幕看得清清楚楚,心里很不是滋味。
同为司马懿的故吏,天子对他和邓艾的态度天差地别,让他无法接受。
可是作为老臣,他也不可能当面与天子争执,请天子给自己一个机会。
无奈之下,他只能找了个机会,与钟会看似不经意的聊起了此事。
钟会是聪明人,王昶一出现,甚至不用开口,他就知道王昶的目的。
只不过他没有正面回答王昶的问题,而是说起了那天晚上,天子与身边近臣讨论的问题,而起因则是山涛见驾时的一个话题。
如何对待天下的士,才是朝廷正确的选择?
士为国本,朝廷不可能不用。
当年秦重用商鞅之法,招揽天下之士,而六国则权贵横行,有士而不能用,最后秦以六国之士灭六国,是人所共知的教训。
汉重儒道,扩建太学,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培养了大量的士,但大汉并未因这些事而国祚绵长,反而导致了两次党锢,州郡割据,最后丧失了天命。
殷鉴在前,大魏不能不吸取教训,又该如何对待这些士?
面对钟会的“请教”,王昶沉默了良久,幽幽地一声叹息。
“依士季之言,我太原士族只能认命了?”
钟会微微一笑。“你想多了,天子从来没有弃用太原士族的想法。相反,天子还要重用太原士族。你看他对王公渊兄弟有多器重就知道了,就算是对玄冲(王浑),天子也是用心栽培的。”
王昶松了一口气,拱手致谢。
有了钟会这句话,他最大的担心算是放下了。
他和王凌不同。
事情到了这一步,他已经不指望复出,只希望子孙不要受影响。
“我老了,有报国之心,无荷戟之力,当让贤后生,且观来者。”
钟会劝道:“也不尽然。老臣有老臣之用,譬如当初蒋公随天子出征,对安定淮南出力不少。这次出征并州,陛下请二位随征,也是想借二位之重。可惜天不假寿,太尉仙逝,将所有的责任都留给了足下。”
王昶心中明镜也似,却没有答应,拱手与钟会告辞。
王昶离开之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