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星际简史(5/5)
仿生人便利性远大于其危害,便没有刻意去管。
而社会舆论自然经不住时间的推移,慢慢消退。
一直到,另一起大范围的仿生人屠杀案件。
一名报复社会的恐怖分子给仿生人植入了虚拟智能,导致其突破了仿生人原本的安全协议,再加上刻意诱导,最终导致的仿生人叛乱。
事件发生后,朔星帝国才反应过来,不能因为一件事物的便利,就忽视了其危害性。
实际上仿生人一开始便存在很多使用限制条文,只是长久的安稳导致帝国将其废弃掉了。
这一次,也只不过是再将其捡起来罢了。
于是,后来的星海对于仿生人的管理就比较严格。
让不少人觉得,还是落后的老型号比较好用。
就比如这家火锅店的这种圆筒机器人,造价便宜,干活也没问题,两只小机械臂十分安全,就算被植入病毒,其威力也完全不足以杀掉一个帝国人。
另一方面,仿生人公司为了赚钱,有意地抬高单个仿生人的售价。
若是没有帝国对于仿生人的使用条例,或许这些星海企业会走扩大产量,以数量冲垮质量的路线。
但对于仿生人,或者关系到公民安全隐患的产品,其一系列的繁长复杂的条例,便堵死了这一条路。
那些星海大厂,便只能走高端路线。
一边抬高仿生人的售价,一边专攻质量。
普通的就卖给穷鬼,高端的就卖给富豪。
商人的逐利性,即便是在星海时代,也依旧存在。
对于那些横跨星海的大型企业来说,财富并非他们快乐的源泉。
比大多数人有钱,才是他们真正的乐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