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章 发财了(1/3)
两个小男孩好奇的看着沈青青和秦湛,嘻嘻笑着,扭头喊道:“阿爷,有人找。”
“谁呀?”
屋里传来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声音刚落人出现在门口。
矮个儿中年人看向两个生面孔:“你们是?”
沈青青笑道:“余大叔你好,我们是清河大队的知青,我叫沈青青,段爷爷介绍我们来找你,想你换点茶叶。”
生意送上门,余老二脸上挂着热情的笑容:“段老介绍的啊,快进来坐。”
余老二家祖辈都是小有名气的制茶手艺人,余老二爷爷那辈儿人得罪了人被赶到乡下,从此务农为生,但传统的制茶工艺没失传。
有空就去山里采茶,也会和乡邻们收新鲜茶叶,手工制好存放起来,做熟人以及熟人介绍的生意,增加点收入。
余家人口简单,老两口,儿子儿媳和两个孙子,听说他们是来买茶,余大嫂烧水泡茶,余大婶将门口舍不得吃的芒果摘几个下来招待客人。
“谢谢,余大叔,余大婶。”
沈青青从兜里摸出一把糖给两个小朋友。
余老二笑着对孙子说:“还不谢谢孃孃。”
小朋友得了糖高兴的道谢后跑出家门,和小伙伴们炫耀去了。
“尝尝,这是十年的陈茶。”
汤色红艳明亮,口感甜滑甘爽,沈青青抿了抿,比段老的茶味道更为浑厚。
秦湛抿了两口对她点头。
“大叔,茶是怎么个卖法。”快要上工了,喝完一杯茶,沈青青不耽误人家时间,直白的问了价格。
存放十多年的古树茶砖价值较高,如果可以她想全都买下来。
切入正题,余老二笑道:“你们是段老介绍的,我给个实诚价,就按照供销社的两倍价格算。”
这价格沈青青当然能接受,可以说很便宜,余老二家的茶砖茶叶筛选严格,制作过程按照传统的方法来,品质没话说。
在她原来的世界,这样的茶起码能卖到一万多一斤。
余老二慢悠悠的继续说道:“小同志别嫌贵,一分钱一分货,供销社卖的茶和我的茶完全不是一个档次,说个不好听的,那种茶白送给我也不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