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镇国神器(3/4)
是一石左右,但是麦子收了之后还可以种粟,两种粮食加一起,亩产量大概是三百多斤(河间志记载)。
南方主要是两熟的水稻,《卜农书》上集采长田的稻谷亩产两石,春花亩产一石,加一起大概是五百七十斤左右。
经过学者吴慧的研究发现,明代南方一季晚稻的亩产是272石,稻麦或稻豆复种是稻2石、麦(豆)1石。
综合所有的数据,会发现弘治时期的粮食亩产量在四百斤左右。
但土豆就不一样了,这玩意儿生长环境不挑剔,北方的土地基本都适宜种植,且非常耐旱,在靠天吃饭的年代,是最合适不过的农作物了。
别看现在土豆不怎么稀奇,但在十七世纪之前,土豆出现了就是宝物,是神器。
在古代,亩产量过八百,就一定会被人说成是得了癔症,满口说胡话。
但土豆不一样,这东西的亩产量为3000~5000斤,如果好好经营,8000斤都是有可能的。
有了土豆,平日里吃不饱饭的人,那些讨饭的流民,也可以饱食了。
不要管土豆的味道如何,在古代能吃饱已是幸事。
历朝历代,没有任何一位皇帝能让所有百姓真正的吃饱饭。
土豆在现在都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手里攥着土豆,弘治皇帝也有可能成为千古一帝。
李牧深吸了一口气,“在后花园,给我铲出来一块开阔地,在挑几桶上等的肥料。”
“少爷,空地有,土质有有要求吗?”李向东走了进来,不明所以,“少爷,这是什么东西?”
“粮食,一种亩产最低三千斤的粮食。”李牧激动的不行。
“少爷……”李向东摸摸李牧的额头,“这也没发烧啊,咋还说胡话了呢?滋阴补肾的东西咱们家多的是,我感觉佩雷斯就是在忽悠你。”
“错,是少爷我在忽悠他。”李牧一脸严肃的看着李向东,“东叔,你相信我吗?”
“信!”
“那就准备一下。”
“少爷,既然是粮食……咱家暖棚还没拆呢,种在暖棚里面。”
李牧一拍脑门子,“对对对,种在暖棚里!”
“你们这是干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