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隐忧(1/3)
纸寿千年,墨润万变。
帅魁的笔尘在纸上行走,破题后,接着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洋洋洒洒很快便写下了一篇五百字的文章。
经过这么长时间以来的训练和摸索,这八股文跟后世的方程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只需要按着固定的格式填充进相应的思想内容即可。
帅魁在这方面无疑具备很大的优势,既有一个灵活的大脑,还有着对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越是刁钻的题目反而越利于他发挥。
在解决第两道四书小题后,此次府试便只剩下最后的试帖诗题,而试帖道题目毅然是:“一树百获”。
试贴诗考得从来都不是考生诗才,而是考生的知识储备。
单从字面的意思猜测,这会让人联想到产量高的农作物或果树,想到了“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籽”的诗句。
只是你这样想的话,那么便会掉进出题人的陷阱了。
帅魁的勤奋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却是知道这道题出自《管子》,原文是: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由此可见,这道试帖诗题目说的并不是果树或农作物,而是只有国家培养人才方能得到长远的收获。
帅魁在理解试帖诗的题意后,便捻袖泼墨挥毫,却是在草稿纸上写下诗句:“树人同树木,百倍得英贤……”。
诗成,三道题目皆已经完成。
不经觉间,时间已经来到了午时时分。
虽然府试的时间理论上是考到天黑,但熬到最后通常都是学渣,真正的学霸都是早早便将试卷上交。
特别府县童子试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针对那些早早交卷的学霸,考官通常都会将考生叫上去问几个问题,有的更是直接给予甲等。
那位传闻被内定为府试案首的汪永安毅然在列,正跟着其他早早交卷子的考生在台下排队,正在等候台上知府何东序的召见。
足足八百名考生,若是有幸被何东序叫上去并提问几个问题的,这位考生无疑会给何东序增加印象分。
帅魁对此却是不屑,且不说这位新任知府对自己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