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徽州城(1/4)
暮色时分,徽州城的城被夕阳搂入怀中,那一面充满历史蕴味的西城墙染上一层金黄的神秘色彩,宛如是一座位于梦幻中的千年古城。
由于徽州府的府治所坐落在歙县内,故而歙县城实质是徽州城。
徽州城源于隋末越国公汪华迁郡治于歙县乌聊山下,内有子城,外为罗城,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据史册记载:子城周长一里四十二步,高一丈八尺,宽一丈三尺五寸;罗城周长四里二步,高一丈二尺。
只是中原多战火,几经遭到毁灭而后又重修,最近一次是因为方腊对徽州城毁坏严重,后宋朝朝廷按唐中和年间规制重建。
此时不再修子城,罗城周七里三十步,设六门:东富州门,西丰乐门,南表城门,西南紫阳门,北通济门,东北太平门,各城门皆建城楼,并环以敌楼。
明将邓愈加筑徽州城一千一百三十四丈,城周扩至九里七十步,改六门为五门:东德胜门,门楼三层;南南山门,西潮水门,北镇安门(俗称小北门),东北临溪门(俗称大北门),门楼各两层。
门内设兵马司房,城上窝铺三十三个,自北而东至南门建敌楼七处。并在东、西、北开挖护城河,深一丈二尺,宽二丈四尺。
嘉靖四十五年,明廷重修府城,南山门至大北门天宁寺后六百余丈城墙俱加高三尺,筑南山、镇安二门月城,西门外建敌台,以便守望。
这座重建于唐朝的古城巍峨耸立,西城潮水门宛如张开的大口,正在鲸吞着从远处而来的行人和车辆。
帅魁骑着黑马从西边而来,认真地打量着眼前这座颇具攻击力的古城。
眼前的徽州城城高墙厚,城头有一座高耸的城楼,而上面刀枪林立、旌旗招展,城头的兵勇虎背熊腰。
此时大量推车的,担担子的,骑马或骑驴的,亦还有坐轿和乘坐马车的人,正按着秩序出入城门,显得好不热闹。
帅魁虽然来到这个时代将近两年的时间,但却是第一次来到这座古城前。此时他的脸色肃然,只有真正置身其中,才更加强烈地感受到这座古城的冲击力。
跟着后世那些动辄几百米的摩天大厦相比,眼前的古城根本不值一提,但而今却给身处其中的人一种窒息的感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