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最后一课(2/4)
在止于至善”,这便是一道小题。
四书的句子虽然有长有短,但对于钻研于四书的考生而言,想要将所有大题的经典名篇或范文背诵下来并不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
正是这个原因,很多偏远地区的考生只要刻苦一些,记忆力不至于太差,那么借着《大题文府》有很大的机会考取童生的功名。
只是《小题文府》无疑将考试的难度提升了一大截,同时几乎是断绝依靠优秀记忆力所向披靡的可能性。
像上面的句子便能截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和“在止于至善”五个小题,而这五个小题中的一个小题跟其他小题串联,那么就能够组合出很多很多的“题目”。
帅魁知道依据好记忆背诵下来这些范文是不现实的想法,故而并没有走这一条没有尽头的路,而是通过范文来加强学习。
其实除了训练八股文写作外,他亦是翻阅《馆律萃珍》《诗韵含英》等专讲试帖诗的书籍,还有《策论萃新》《策论正宗》等专讲策论的书籍。
邯郸学步是一个贬义词,但在这个时代就是鼓励你去邯郸学步,学习前人的思想乃至照抄前的人文章。
帅魁无意去改变这种现状,在翻开着这些书籍的时候,亦是寻找着其中的快乐,以及为着县试做最后的准备。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逝,元宵过后的年味便慢慢变淡,如今已经来到了下旬。
正月的阳光很灿烂,积雪还覆盖着一间幽静的书院。
自从年宴的闹剧后,殷正严对帅魁显得更加的看重,每日都会抽一些时间给帅魁开小灶,采取了针对性的教学。
殷正严总是板着一张脸,只是须发已经花白,脸上的皱纹也多了一些,但那双眼睛仍旧是那般的坚定。
且不说科举成绩根本不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真实水平,而殷正严是因遭到提学针对才未能通过科考参加乡试,所以殷正严的真实水准远在普通生员之上。
殷正严是一个什么事情都十分严谨的人,教学更是独树一帜,却是突然对着端坐在前面的帅魁道:“今日将是考前的最后一课,为师亦希望是我教你的最后一课!”
在青松书院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一旦从这里走出去的学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