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应试教学(2/4)
拔萃了。
殷正严现在教导四书中的《大学》,这种解读无疑是最为准确的。
若是在场的学子能够将要点牢记下来,到了应试能写出合乎主考官心愿的文章,那么便能够在考场上所向披靡了。
正是如此,殷正严的教学方式并没有错,确实能够培养出博取功名的学生,至于能走多远则看个人的造化和悟性了。
讲堂分左右两间,左边教导的是千字文,而右边教导的是《大学》。
所谓温故而知新,殷正严现在所考查的问题全都是早前在讲堂中教导过的内容,而今不过是一起重温知识要点罢了。
考核完毕后,殷正严便正式开始授课。
今天的授课内容从《大学》中摘取,毅然正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尽管在殷正严的逼迫下,在场的众学生早已经将《大学》的内容全都背了下来,但绝大多数学生都不知其意。
其实何止是这些没有见过世面的农家学子,哪怕是后世的大学生,亦未必能够理解得了这段话的具体含义。
教学水准的高低,正是体现在具体的解读上,好的老师能够将最正确的解读准确地传授给他的学生们。
殷正严是一个拥有才学的严师,当即便进行讲解道:“明明德于天下者,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也。心者,身之所主也。诚,实也。意者,心之所发也。实其心之所发,欲其一于善而无自欺也。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此八者,大学之条目也。”
前世只需要上门搜索便能得出准确答案,而今学生获得知识最重要来源是老师,甚至老师是他们唯一获得知识的途径。
跟着前世的详尽讲解方式不同,这个时代更流行粗略的讲解,很多东西其实需要学子去领悟和总结,这是一个很讲究学子悟性的时代。
帅魁显得不骄不躁地认真听着前面殷正严的讲解,借鉴于前世的学习方式,亦是认真地做了笔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