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石臼与大米(2/3)
,在踏椎一上一下的冲击下,使碓窝里糙米的米糠和白米渐渐分离。
葛遥滔滔不绝,讲了一大堆,我感到奇怪,问他是怎么知道的,他说上学学农的时候,听导游讲的,我听完,不得不佩服他的记忆能力,属实厉害。
大概的原理我明白了:无非就是把外壳砸碎,进行筛分就完事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搞那么复杂干嘛。
我抓来一把稻谷,放到石头上,用斧头的背面去砸,结果发现这种方式完全不行,壳是砸开了,里面的稻米也被砸烂了,我尝试控制力气,轻一些砸,但结果都是一样的,砸成扁扁的饼状。
这给我心疼坏了,连忙停止糟蹋粮食的行为,我用指甲抠了抠稻子,指尖传来略微柔软的感觉,我想应该等这些新鲜稻谷晒干,才适合进行脱壳。
今晚吃大米饭的梦想破灭了,我们乖乖的将稻谷脱壳,然后把带壳的稻粒均匀摊在石头上面,准备晾晒几天,一直忙活的大半夜才完成。
七月十六日:天空一大早就阴云密布,我们急忙把稻谷收到仓库里,以免淋湿发霉,真是天公不作美,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一直见不着晴天。
七月十八日:中午,久违的太阳终于出来了,我们将稻谷晾晒,着手制作石臼,在葛遥的描述下,这东西很简单,有点类似翘翘板。
最麻烦的地方在于给石头凿洞,我们手里没有凿子,只能用斧头尖部一点点的砸,还不能太用力,以免把石头直接劈碎,同时还要保证坑洞的光滑
总之,凿这个坑花费了我大把精力,最终的尺寸也从计划中的:直径三十公分深四十厘米,缩水成直径二十公分,深不到二十公分。
这个坑花了三天才凿成,并且中途凿碎了一块儿石头,是个考验耐心的工作。
石臼的其它部位倒是简单很多,葛遥做的,简单的杠杆原理,一边长一边短,长边的一头儿挖一个垂直的坑,坑里塞一块儿木头,大小刚好能砸进我凿出的那个洞里。
按起短边松开后,长边的木槌就能砸进石洞里,我抓来一把稻谷,尝试了几次,稻谷通过晾晒后,表壳逐渐硬化,变得脆脆的,通过木槌砸十几下后,大部分的稻壳都会开裂、剥落。
我不断尝试,增加木槌的重量,最终调配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