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第 51 章(2/4)
减少损失。”
“好的。”
“通富厂要铺货,要人相信他的布料是东洋厂的白坯布,也是要时间的。等他们把布料送到柜台上,我们和他们一样质量的布料已经上了柜台。我们的渠道比他们广,除非东洋人拿出他们渠道给通富。”宋老爷说。
“东洋人要搞倾销,肯定会拿出渠道支持的。不过,幸亏有……”宋舒彦往秦瑜看去,“小瑜给我们出了改进方案,按照方案执行下去,我们应该这个质量这个价格还能承受。”
“这个时候会有下一阶段,那群龟孙,情愿亏本也要逼我们出局,价格再往下降,我们能有什么破局之法?”宋老爷抽着烟斗皱眉。
傅嘉树拿了一份旧报纸给宋老爷:“宋叔,我和秦瑜已经想了一个办法。您先看看这篇报道。”
宋老爷见1925年3月13号的一份报纸上,一个标题《纺织厂里关着多少童工?》
这篇文章的标题实在有违当前那种标题势必惊悚的味道,只是阐述了纺织厂童工使用比例,而东洋纱厂的比例尤其高,甚至到达一半以上,还有部分是已经超过十五岁,但是是用包身工的方式进去的十五到十七岁的女孩子。
“我们现在也在用童工。”
“但是,我和舒彦兄已经有措施了,采用三班两运转,还是十二小时倒班,两天白班,两天夜班,两天休息,休息的两天,会请先生教工人识字。因为这种报道需要深度调查,所以需要时间。我和嘉树兄商量了一下,等东洋人支持通富厂全面铺开,通富厂宣传他们用东洋布到位的时候。这个报道横空出世,开始铺天盖地报道包身工和童工现象,让人们认识到,东洋纱厂在上海的大发展是因为上海的廉价的,无底线被剥削的劳动力导致的。每一块布上都染着纺织女工的血。1925年5月30日的惨案,记忆犹新。”秦瑜跟宋老爷说。
这是从纱厂开始的一场工人运动,宋老爷哪里会不记得?
秦瑜再说:“这个时候,海东厂在报章上向全国的纺织同行提出倡议:孩子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善待每一个孩童从我做起。并且分享海东与工人共同成长的模式实践。”
宋老爷眯起眼睛看着秦瑜:“倒逼同行采用跟我们类似的工作休息方式,逼着他们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