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船厂(1/3)
海边。
船厂一带的位置在后世就是北方最优良的港口,这里以前荒无人烟,武安算是提前开发了。
武安此时正津津有味的观看一艘正在建造龙骨的大海船,后面还有一群四五十岁的造船工匠跟随。
这些工匠基本上都是从登州水军的造船厂挖来的,而且武安不仅把造船工匠招来,为了让他们安心做事,还让他们把家小一起带来安置。
如今的登州造船工坊因为朝廷不给钱,早就已经停止造船,这些工匠自然也失业了,没了养家糊口的的工作,一家老小都要挨饿。
而且如今世道很乱,重新找一个工作很难,武安派去挖墙脚的人正好是雪中送炭。
起初这些工匠还有些半信半疑,不大相信这些来历不明的人,直到来人把安家费用直接摆在桌子上,才稍微打消他们的疑虑。
刚开始还是只有几家胆大的过来,他们来这里后,每月的工钱比在官府那里高得多,而且做的好还有很高的奖励,于是纷纷给认识的工匠写信,让他们也来这里做事。
为了激发他们招人的动力,武安规定每招来一个人,就发一笔奖励,这跟后世工厂老员工招募新员工有提成一样。
这种法子很有效!
如今,武安已经把登州造船工坊的近一半工匠给弄了过来,后面还源源不断的前来,如此盛极一时的登州水军船厂算是废了!
这些工匠经验纯熟,来了以后很快就帮助武安从无到有建造出一座完整的造船厂。
武安对造船懂得不多,他偏头看向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工匠,问道:“ 何大匠,每月可造出几艘大海船?”
何大匠是以前登州船厂技艺最好的造船大工,武安能把他请来可是费了不少心思。
此时已有伎官,伎官就是伎术官,虽然不是真正的官员,但是地位比起明清时期还是很高的。
而何大匠就是一位伎官。
何大匠弯腰恭敬道:“回指挥使大人,如今船厂可以造出一千五百料的大海船三艘,两千料的大海船两艘。”
“太少了!”武安皱眉问道:“缺什么尽管提,要人有人,要钱给钱!
但是要多提高数量,不仅要多造,以后还要造三千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