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锄草(2/4)
人即使在后世也生活不下去。
这几日村里人都送了些东西,虽然东西不贵,但心意到了,这些都是人情。
武安要想成就大事,村里所有人都用的上。
家里田地离村里不远,走了大约半炷香的时间,三兄弟到了地头。
青州属于淮河以北,现在大量种植的主要是小麦、粟、高粱和菽。
其中粟就是北方的小米,而菽则是大豆。
武家十五亩田地主要种植了粟、高粱、菽和春小麦。
秋季粮食收获后,农历十月以后再种植冬小麦,现在也叫“宿麦”。
至于武安喜欢吃的稻米,因为田地是旱地,是不种植的。
武毅才不到十五岁,拎着锄头,望着田里杂草茂盛,失声喊道:“亲娘啊,这么多杂草可咋弄啊?”
武安心里也暗暗发愁,不过听着他的抱怨声,趁机发作教训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小子也读过几年私塾,你以为饭是那么容易吃的。”
“要是不想干活,你替我考个进士出来。”
几句话堵的武毅哑口无言,脑袋也耷拉下来。
普通人家的孩子都识不起字的,因为很简单,仅仅给先生的束脩和笔墨纸砚的开销就不是普通人家能负担起的。
只有家境殷实的人家才让子孙去私塾读书。
武家能让三个儿子都读了几年私塾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不过三兄弟对读书都没有天赋,简单来讲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不是读书的料,读了几年也就作罢了。
武安去贩盐后,若是没有时间,耕种和收获时又不能耽搁农时,一般也会在村里雇几个短工帮忙。
至于日常管理就需要武毅和武勇了。
他们两个这个年纪正是人嫌狗厌的时候,若是没有事情拘束着,还不知要闯什么祸。
又看了眼同样皱着小脸的小六武勇,武安心底好笑,板着脸道:“一共十五亩地,大哥我分十亩,老三分五亩,六弟年纪小就负责把杂草运出去。”
听着武安的分配方案,武毅心里算了算,不满的小声喊道:“我要干到什么时候,大哥,你才比我才多五亩……”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