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召集天下(1/4)
明太祖朱元璋曾在大明开国时候,将全天下手工业者编入“匠籍”。
本意是为了便于管理,但他同时规定“匠不离局、匠役永充”,也就是一旦被编入匠籍,那世世代代不得脱籍。
他们世世代代给朝廷官府干活,朝廷官府不需要提供工资,只需要供养他们最基本的吃喝。
这便造成了匠籍手工业者地位极其低下,相当于朝廷官府豢养的免费奴隶。
这个制度过于畸形,本应早就整改。
但因为地位低下,他们的忍耐力与吃苦力又极强,于是他们静默无声地好似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一般,大明皇帝生生遗忘了他们近三百年岁月。
原清照这时候也才想起有这样一群人。
她说:“匠户全部参加,但不仅限匠户。民间之人、读书之人,还有女子之身,只要于手工业、奇技淫巧、各类杂学中有所成者,全部参加。”
崇祯敛容应是。
————
倪元璐与李邦华他们一行人在乾清宫门口等到殿内掌灯,才等到崇祯快步回来。
李邦华精神一震,赶忙迎上去。
谁知还没开口,便被崇祯止住。
“你们要说什么朕都清楚。不必白费口舌,今日发出的中旨,绝无可能收回!”
谁知李邦华态度也十分强硬。
“陛下,陛下既已擢老臣入阁,那老臣便该担起阁臣的职责。陛下您今日所发的中旨全部都未曾与内阁商议过,如此发出,必会遭六科封驳!”
“你!”本来心情很好的崇祯,顿时气结。
他觉得自己早晚要被这群臣子给气死!
李邦华所言六科乃“六科给事中”,统领长官不过正七品,权利却非常之大。
不仅执掌科参之权,更执掌封驳之权!
所谓科参,指的监察“六部百司”。
封驳,则是指协助皇帝处理奏章,具有可直接驳回皇帝所发圣旨的权利。
皇帝平常所发圣旨,皆是事先与内阁商议过的。
所以内阁会提前和六科给事中协调好,在圣旨上“票拟”,皇帝御笔“批红”,再下发出去。
这样正式流程的圣旨,六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