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番外六(3/4)
因为小胡子上台了,秦瑜建议他来美国,起初他还犹豫,今年头上眼见不对了,他就跑来了。
这些年在秦瑜指点下,他避过了不少风浪,也有了不少资产,看了奥卡之后,他决定跟着秦瑜一起做汽车。
自己要跟傅嘉树一起回香港,乔希是经过自己指点,并且这几年印花机厂发展得非常快,秦瑜聘请他做了运营经理,对于这个刚刚来美国的德国犹太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哪怕他确实手里有钱,此刻通过做这个位子,来适应行业非常重要。
新一代在这个时代具有优越性能的奥卡卡车在1935年的春天上市了,而此刻罗斯福新政已经全面展开,大规模基建已经开始,犹如上辈子的2000年初的中国,此刻的美国到处都是工地,到处都在建设,卡车是最好的运输工具,扩产和增产已经成了日常讨论的问题,不过短短三年不到,对股东们来说恍若隔世。
在这个时候,秦瑜提出了去香港设立组装厂应对亚洲市场。
“先生们,你们还有更好的建议吗?”秦瑜站在会议室里问眼前这些深目高鼻的老外。
“秦女士,为什么我们不把组装厂开到日本,而是开到香港,毕竟我们在日本的车辆销售很好。”
此刻,丰田刚刚买回了一辆德国车进行拆装,还在研制过程中,日本市场上充斥了着福特车,1927年福特在横滨设立了一家工厂组装汽车,一下子日本成了福特的第二大市场。
对于在强劲上升势头中的奥卡来说太眼红了。
秦瑜坐在首位:“先生们,知道我为什么会收购奥卡汽车吗?”
她进来就大刀阔斧改革,把之前奥卡的运营批评地一文不值,谁知道她为什么收购奥卡?
“因为我是在我先生的奥卡车上学会了驾驶,我们夫妻俩不希望它倒闭,所以来收购了它。现在它活过来了,josh在这一年里,也喜欢上了汽车,他对机械很有天赋,我把这里交给他很放心。”秦瑜的目光扫了一下在座的各位,“而我和我先生要回香港,中国有句古话,父母在不远游。我们回了,平时没什么事儿干,刚好可以管管工厂,所以就把工厂开在香港。这个理由足够吗?”
秦瑜给了一个有钱任性的理由。
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