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皇帝和诸公(1/4)
见到同僚的脸色有些不对,内阁首辅杨正和问道:“浦和,有何不对?”
浦和正是教育部尚书的字,姓张名烈,字浦和。
自百年前礼部一分为二,成了教育部、外交部两半以后,教育部权柄不但没有缩小,反而随着武道修真的兴起,此部的权力越来越大,乃至今日,在中枢的威望甚至不下于管理财政户部。
“此文倒有些意思。”张浦和笑着指了指手里的文章。
杨正和却淡淡一笑,有些不以为意:“现在还能有什么好文章,千篇一律的拍朝廷马屁,若不是陛下旨意,我和你怎会在这浪费时间。”
“不不,此文立意倒是不那么浮夸,辞藻虽不算华丽,用典倒还可以,下官看着有种莫名的舒服感。”张浦和眯了眯眼睛,叹道:
“当年的大玥何等艰难啊……孝武皇帝战死,宪宗皇帝登基,为了国家强大忍辱负重……最终方有今日之天下第一强国。”
“哦?此文讲的孝武皇帝和宪宗皇帝?”杨正和花白眉毛一挑,笑问道。
“不错。”张浦和点了点头,接着说道:“不过角度倒是新鲜,不夸功绩、不夸制度,反倒称赞起了我朝的骨气来,引用了前宋、前明旧事,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倒是有几分新意。”
“居然让你也忍不住叫好,我倒要看看了。”杨正和身为读书人,对于国朝那段黑暗历史一向感兴趣,多次研究来总结经验教训。
张浦和将手里卷子递给上首的老人,自己则接着批阅。
国朝规则,杨正和拿到的卷子是经过封名的,就连上呈给皇帝也是不能揭开那块封纸。
老人宦海沉浮几十年,一双眼睛不知看过多少精彩的事迹,见识过多少肆意昂扬的文章,所以尽管被说的起了些兴趣,却也没太在意,一个十七八岁的人,能写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来。
初看之下,半文半白的文风,倒是有些功底,老人这样想。
字迹也算工整,有棱有角,书法有些功底。
从一开始的一目十行,待看到中间那段历史的悲壮,铁骨铮铮的大玥男儿视死如归,捍卫家国,杨正和也忍不住点了点头,文笔还算不错。
看到到了最后,宪宗呕心沥血改革国家陈弊,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