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王维的待客之道(1/3)
李邕这个人出身在书香门第之家,其父就是官员和文学家,因此可以说他是家学渊源,而且博学多才,年少成名。
被世人称道的不是李邕的诗,而是他的书法,当时书法以书碑为世人追捧,所谓书碑,就是在碑上以书法刻字,而李邕最擅长的就是行书。
他的行书学的是王右军(王羲之),得了王右军行书的精髓之妙,然而又笔力一新,其代表作有《麓山寺碑》,《李思训碑》。
李邕的行书在唐朝堪称巅峰水准,在此之前,太宗李世民和高中李治都曾经以行书书碑文,李邕还在世时,很多人都拿着金帛找他求一书,收到的钱财以万贯计。
要说李邕之死,在王兴看来,这老头死得不冤,他有才学不假,但这老头贪财,而且好几次挪用公款,他还是陈州刺史时就有一次挪用公款,数目巨大,被人告发。
其实这种事情哪个当官的没干过?如果不是得罪人了,谁会去查这种事情?就是因为他写了几篇文章很得皇帝的欣赏,他便有些飘飘然,还大言不惭的说以他的才干应当宰相,这话被当时的宰相张说听见了,于是李邕挪用公款之事被翻了出来。
后来李邕要被处死了,是一个叫做许璋的人上疏为他求情,这篇奏疏写的真的好,就连李白看了都只有一个服字,皇帝被这道奏疏说服了,下旨免了李邕一死。
要不怎么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呢?李邕没有吸取教训率德改行,在当任北海太守期间给人送礼,恰好他送礼的人牵涉“交好东宫、指责皇帝”,于是他被牵连了,就连举荐他当任北海太守的官员也会到了牵连。
就在王兴感慨时,王维命人把王兴带来的露浓笑酒打开,给每人倒上一碗,众人一起喝完,王维就拿出来一卷丝绢。
他展开丝绢悲痛的说:“听闻李北海喊冤而死,远在东鲁的李太白也悲痛万分,赋诗一首托人送来,诸君且听上一听!”
他说完便念道:“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
字里行间足见李白悲愤之意!
在场文人士子们,一边吃酒,一边抹泪。
接着杜甫也赋诗一首:“忆昔李公存,词林有根底。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风流散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